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1009)

作品数:41被引量:583H指数:1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吴中海赵根模周春景刘艳辉蒋瑶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天津市地震局更多>>
相关期刊:《地球学报》《地质学报》《地质力学学报》《第四纪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地震青藏高原东南缘地震危险性评价古地震青藏高原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西藏尼木1901年M 63/4地震的发震构造探讨被引量:5
《地质力学学报》2021年第2期218-229,共12页哈广浩 吴中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71013,4117100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IGCEA2023)。
史料记载1901年4月26日西藏尼木发生M 63/4级地震,其发震构造尚未有报道,对其发震构造的厘定有助于理解尼木地堑群的地震复发规律,科学评价周边地区的未来强震危险性。遥感解译与地质调查表明,尼木地堑群内部的庞刚地堑西边界断裂长约30...
关键词:1901年尼木地震 发震构造 亚东-谷露裂谷 庞刚地堑 
藏南多庆错地堑冲巴雍错段最新史前大地震遗迹及其年龄证据被引量:6
《第四纪研究》2020年第5期1323-1333,共11页左嘉梦 吴中海 盖海龙 哈广浩 周春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571013和41171009);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批准号:DD20190396)共同资助。
西藏亚东-谷露裂谷是青藏高原南部规模最大的活动裂谷,但与其全新世强烈活动性不符的是该裂谷南段多庆错地堑历史上缺少MW≥6地震记录,因此通过古地震研究来揭示该区大地震活动与断裂活动性的关系显得十分重要。本文根据在亚东-谷露裂...
关键词:亚东-谷露裂谷 多庆错地堑 地震地表破裂 古地震 正断层 
地震迁移的类型、特征及机制讨论被引量:16
《地质力学学报》2020年第1期13-32,共20页赵根模 吴中海 刘杰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4002101,DD2016026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013,41171009)
地震活动的迁移是指地震沿着某一方向循序地发生,是地震活动总体无序中局部出现的有序结构。通过系统分析区域上典型的地震迁移现象可以发现,迁移可划分为沿断裂走向的纵向迁移、垂直断裂走向的横向迁移与岩石圈尺度的深源迁移三大类。...
关键词:构造体系 地震迁移 应力触发 形变波 地震危险性分析 
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变形区的大地震时空分布特征与迁移规律被引量:13
《地质力学学报》2019年第3期324-340,共17页赵根模 吴中海 刘杰 张雷 左嘉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71013,41171009);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160268,DD20190396)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在新生代期间的持续碰撞和挤压过程导致亚洲大陆发生了强烈的弥散式板内变形,并形成了一个以贝加尔湖为顶点,以喜马拉雅带为底边的近似三角形的变形区与强震活动区,即新-藏三角区。基于固体刚塑性变形平面结构,结合...
关键词:印度-欧亚板块碰撞 断块塑性变形 地震时间序列 强震迁移 地震危险性评价 
西藏亚东-谷露裂谷南段多庆错2016年4月异常干涸的构造成因被引量:6
《地球科学》2018年第S2期243-255,共13页吴中海 哈广浩 赵根模 何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s.41571013,41171009);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Nos.12120114002101,DD20160268).
多庆错是西藏亚东-谷露裂谷南端近SN向帕里地堑北部的北东向断陷湖,其湖水在尼泊尔大地震之后半年至一年时间(2015年11月-2016年4月)内发生了急剧干涸现象.总结已有的气象和遥感资料可排除气候和人为原因.通过遥感解译和地表调查发现,...
关键词:亚东-谷露裂谷 湖泊异常干涸 近SN向正断层 喜马拉雅主逆冲构造带 不丹-锡金地震空区 地震 
藏南邛多江地堑的晚新生代沉积地层及对南北向裂谷形成时代的初步限定被引量:17
《地质学报》2018年第10期2051-2067,共17页哈广浩 吴中海 何林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12120114002101;DD2016026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171009;41571013)资助成果
邛多江地堑构成了藏南近南北向裂谷带最东侧的错那-沃卡裂谷中段,是由地堑西缘高角度正断层主控的半地堑式断陷盆地。详细的地质、地貌调查表明,该地堑内主要充填有晚新生代以来的多套河湖相、冰碛及冰水沉积地层。河湖相地层底部以黏...
关键词:藏南近南北裂谷 邛多江地堑 河湖相沉积 正断层作用 初始裂陷时代 
不同气候条件下华北粮食主产区地下水保障能力时空特征与机制被引量:16
《地球学报》2017年第B11期47-50,共4页王电龙 张光辉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201200010050048;121201122094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171009)联合资助~~
华北平原是我国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0.6%。同时,该平原也是我国地下水超采最为严重地区之一,在13.92万km2的国土面积上分布着石家庄漏斗、保定漏斗和邯郸漏斗等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群,漏斗面积超过9 700 km2。该...
关键词:地下水 农业区保障能力 气候变化 农作物需水量 主控因素 
长江三角洲地区晚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进展述评被引量:21
《地质力学学报》2017年第1期1-64,共64页赵希涛 胡道功 吴中海 杨晓东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160268;DD2016026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009)
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和世界最主要的大河之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则是我国人口最为密集和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因此,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晚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的特征与变化,特别是长江河口地区的河谷变迁与三角洲发育,对于该地区的国计民...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 晚新生代 地质 环境 述评 
2015年尼泊尔8.1级大地震前后喜马拉雅带地震活动图像演变被引量:7
《地质力学学报》2017年第1期173-181,共9页刘杰 赵根模 吴中海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120163;121201140021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009);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DXLXJK201410)
针对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8.1地震后喜马拉雅造山带的未来地震危险性问题,通过对喜马拉雅带历史大地震应变能释放和在尼泊尔地震发震前后的区域地震活动图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喜马拉雅带很可能已进入新一轮的地震活跃期。此次尼...
关键词:尼泊尔地震 地震应变能释放 地震空段 地震围空区 地震危险性 
2015年尼泊尔Ms8.1地震构造成因及对青藏高原及邻区未来强震趋势的影响被引量:20
《地质学报》2016年第6期1062-1085,共24页吴中海 赵根模 刘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171009);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120163;1212011400210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DXLXJK201410)共同资助的成果
2015年尼泊尔Ms8.1地震的余震分布、震源机制解、震源破裂过程反演结果和喜马拉雅造山带地质构造特点表明,此次大震是印度板块沿喜马拉雅主前缘逆冲断裂向欧亚板块进行低角度俯冲的结果。地震破裂从北西向东南方向传播,累计长度达170km...
关键词:2015年尼泊尔Ms8.1地震 喜马拉雅造山带 青藏高原 中国活动构造 地震危险性评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