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时间序列

作品数:15被引量:5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王海涛刘长海刘杰赵根模吴中海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安徽省地震局安徽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地震学报》《防灾减灾学报》《华北地震科学》《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DTW算法在地震时间序列信息挖掘中的应用被引量:2
《山西地震》2023年第1期37-40,52,共5页李宏伟 张淑亮 
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201901D211550);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震情跟踪定向工作任务(2022010503、2021010205、2019010218);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03D321013)。
采用DTW算法用于实现地震时间序列“异常形态”的回溯性检验与统计,以此提高地震异常信息的深度挖掘效率。随机选取太原地震监测中心站(以下简称太原站)水平摆观测的一段数据作为测试数据,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并利用昔阳地震监测站(以...
关键词:预报效能评估 动态时间规整(DTW)方法 异常自动识别 R值 
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变形区的大地震时空分布特征与迁移规律被引量:13
《地质力学学报》2019年第3期324-340,共17页赵根模 吴中海 刘杰 张雷 左嘉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71013,41171009);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160268,DD20190396)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在新生代期间的持续碰撞和挤压过程导致亚洲大陆发生了强烈的弥散式板内变形,并形成了一个以贝加尔湖为顶点,以喜马拉雅带为底边的近似三角形的变形区与强震活动区,即新-藏三角区。基于固体刚塑性变形平面结构,结合...
关键词:印度-欧亚板块碰撞 断块塑性变形 地震时间序列 强震迁移 地震危险性评价 
基于突变论的储层边界尖点突变技术及应用研究被引量:3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5期546-549,共4页李勇 戴勇 吴大奎 李正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839909)
基于油气储层异常体及其边界处的突变特征提出了油气储层边界尖点突变技术。这种技术是将地震时间序列x(t)化为突变论中的尖点突变模型的标准形式v(x),进而可得出平衡曲面方程和分叉集方程,在此基础上,可求得突变参数,用以有效而准确地...
关键词:储层边界 不连续性 尖点突变模型 地震时间序列 突变参数 
内蒙古大青山南麓古土壤14C测年研究
《国际地震动态》2008年第11期5-5,共1页尹金辉 郑勇刚 刘粤霞 
在许多探槽揭露的坎前堆积物中保存有灰黑色的古土壤,覆盖在崩积楔的顶部,代表当时剥蚀或侵蚀的古地面,成为限定古地震事件发生时间的重要测年材料,古土壤14^C测年的可靠性对恢复断裂带古地震时间序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古土壤 内蒙古大青山 测年 14C 地震时间序列 古地震事件 发生时间 堆积物 
首都圈地区地震时间序列的最大熵谱分析方法及地震危险性预测被引量:3
《华北地震科学》2008年第2期7-11,共5页贾炯 刁桂苓 平建军 张瑞芳 王梅德 郭学增 于仁宝 
河北省地震局青年地震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课题
利用最大熵谱分析方法和最大熵原理方法,对首都圈(北纬38°~42°,东经113°~120°)1484年以来发生5.0级以上地震的时间序列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首都圈地区历史上5.0级以上地震存在12.9年的卓越周期,并且在今后50年内...
关键词:首都圈 最大熵谱分析方法 最大熵原理 地震预测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多维地震时间序列建模被引量:1
《东北地震研究》2006年第4期30-34,共5页武安绪 李平安 鲁亚军 穆会泳 苏小非 刘学谦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项(A07058)
文中首先介绍了支持向量机回归方法,然后对其进行了数值仿真实验,最后利用该方法对首都圈地区的地震活动进行回归建模与内符检验。分析认为,利用该方法可以获得较强的多维地震样本学习、建模与外推泛化能力,具有较高的中长期地震危险性...
关键词:支持向量机 地震时间序列 回归 预测 
基于PPAR模型视二维地震时间序列预测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地震》2003年第3期10-18,共9页王琼 王海涛 李莹甄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01 03 06)
PP投影寻踪是一种长于分析非正态、非线性的高维数据的新统计方法,它通过投影降维,客观地寻找反映高维数据结构特征的投影方向,从而解决"维数祸根"和高维数据间的非正态、非线性问题。将PP理论和时间序列分析中的自回归(AR(K))模型结合...
关键词:PPAR模型 投影寻踪自回归预测模型 地震震级 视二维预测 地震时间序列 地震预测 
使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我国大陆强震时间序列预测被引量:11
《西北地震学报》2002年第4期315-319,共5页王炜 谢端 宋先月 赵利飞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100028)
使用人工神经网络对中国大陆最大地震时间序列进行预测,预测次年的中国大陆最大地震震级,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预报效果.还表明中国大陆强震活动除了与强震时间序列本身有关外,还与全球的强震活动、太阳黑子活动等有密切的非线性关系.
关键词:地震时间序列 人工神经网络 太阳黑子 地震预测 震级 
计算条件对Hurst指数稳定性影响分析被引量:1
《西北地震学报》2002年第1期34-41,共8页赵翠萍 王海涛 
基于随机poisson分布模型和Gutenberg Richter关系 ,构造出 2 0年尺度内 8组样本量从 1 0 0 0到 1 50 0 0的模拟地震目录数据 ,以讨论样本量条件、最大拟合窗长τmax 等计算条件对地震活动频次序列H值计算结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样...
关键词:R/S分析 Hurst指数H值 样本条件 最大拟合窗长 模拟地震 稳定性 地震时间序列 
地震时间序列多重分形计算精度估计被引量:6
《中国地震》2000年第2期166-175,共10页朱令人 周仕勇 杨马陵 洪时中 龚宇清 王海涛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资助!(92 2 87)
目前计算地震时间分形的方法很多 ,但具体各种计算方法的误差 (或精度 )是多少 ,还没有一个定量的结果。本文针对这一问题 ,利用Cantor多分形集理论模型数值模拟来估算其精度 (误差 ) ,进而解决有限、离散、点集的多重分形维数谱的计算...
关键词:多重分形 精度 理论模型 样本容量 地震时间序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