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A751059)

作品数:3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刘家思刘璨更多>>
相关机构:绍兴文理学院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丽水学院学报》《影剧新作》更多>>
相关主题:广播剧当代文学抗战戏剧抗战现实主义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论20世纪80年代中国广播剧的现实主义审美向度被引量:1
《丽水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14-21,共8页刘家思 周宜楠 刘璨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3BZW144);教育部2009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09YJA751059)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广播剧呈现了鲜明的现实主义的审美向度。一是紧密围绕着改革开放新的时代情势和现实生活去取材,显示了强烈的现实主义审美取向。二是以正向的艺术笔调进行描写,着力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显示了浓郁的现实主义色彩。...
关键词:当代文学与戏剧 广播剧研究 现实主义 审美向度 20世纪80年代 
浅论石凌鹤的抗战广播剧《烈妇》被引量:1
《影剧新作》2014年第2期51-55,共5页刘家思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广播剧文学发展流变研究>(编号13BZW144);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一般项目<中国广播剧文学史>(编号:09YJA751059)的阶段性成果
《烈妇》是石凌鹤广播剧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广播剧的重要代表作之一。该剧暴露了汉奸的丑恶嘴脸,表现了中国人民惩处汉奸、坚决抗日的鲜明主题,讴歌了大义灭亲的爱国行动,构思精巧,冲突激烈,剧场性很强。同时,该剧塑造了栩栩如生的...
关键词:抗战戏剧 广播剧 石凌鹤 《烈妇》 
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广播剧理论初探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71-77,共7页刘家思 
作者主持的国家教育部2009年度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项目<中国广播剧文学史>(09YJA751059)的阶段性成果
20世纪40年代,中国广播剧理论研究经过短暂的沉寂后,到1944年又得到恢复,在1946至1948年形成了第二次理论高潮,对广播剧进行了全方位的理论探索。对于广播剧艺术本体的认识,比之以前,更深刻,触及到了广播剧的艺术本质;对于广播剧创作规...
关键词:戏剧研究 广播剧 40年代 理论体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