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740070)

作品数:11被引量:2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卢继芳罗昕如刘纶鑫徐苾滢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南昌工程学院学报》《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语文建设》《龙岩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方言都昌方言赣语文化语音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赣语昌都片声调古今演变及人文成因被引量:4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146-155,共10页卢继芳 罗昕如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赣语昌都片方言语音差异的历史层次及方言地理学研究"(11YJC740070);南昌大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赣方言声调演变特征"(Z02541)
昌都片是赣语的分区之一。昌都片赣语声调演变体现为四种模式,这四种模式之间有着不同的历史层次,且彼此之间紧密联系。从声调演变的条件来看,既存在清浊分调、调值调形相似合并等普遍性演变条件,又存在送气分调、韵摄分调等区别性特征...
关键词:赣语 声调演变 人文成因 
语言学视角下赣北文化的层次叠置现象被引量:2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140-145,共6页卢继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赣语昌都片方言语音差异的历史层次及方言地理学研究"(11YJC740070);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项目"赣语昌都片语音差异及方言接触研究"(12YY06)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形式。从赣北方言中,我们可以剖析出赣北文化中的三个层次:上古南方文化层、中古中原文化层、近代北方文化层。不同的文化层次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上古南方文化层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古中原文化层形成于唐宋时...
关键词:赣北方言 赣北文化 层次叠置 
语言视角下的赣湘文化关系被引量:1
《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第9期225-229,共5页卢继芳 罗昕如 
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项目"赣语昌都片语音差异及方言接触研究"(12YY0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年项目"赣语昌都片方言语音差异的历史层次及方言地理学研究"(11YJC740070)
语言是民俗文化的组成成分,其自身的发展及变异蕴含着历史人文因素。赣湘两省人们的日常口语中存在许多相同现象。这些共有现象反映了两地文化从远古直至今日存在密切关系。语言共有现象滋生于历史上的文化同源,也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
关键词:赣湘 语言 文化 
永修赣语语音的内部差异及成因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33-36,49,共5页卢继芳 
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项目(编号12YY0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编号11YJC740070)的阶段性成果;南昌大学2003年度校基金项目(编号Z02541)资助
永修县位于赣北鄱阳湖西岸,永修的主体方言为赣语,内部差异较大;根椐语音特点的地理分布,永修赣语可分为四个区域:东北部吴城镇及周边地区;潦河以南马口、滩溪、立新地区;虬津以下修河下游沿岸艾城、涂埠、三角、九合地区;虬津以上的西...
关键词:永修赣语 语音 内部差异 
赣语修水话语音的内部差异被引量:7
《龙岩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27-36,共10页卢继芳 刘纶鑫 
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项目"赣语昌都片语音差异及方言接触研究"(12YY0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赣语昌都片方言语音差异的历史层次及方言地理学研究"(11YJC740070)
修水县位于江西西北部,修水的主体方言为赣语,内部差异较大;根椐语音特点的地理分布,修水赣语可分白岭声、布甲声、修水声、庙岭声、黄港声五小片;修水赣语语音的地理差异体现了修水方言的历时演变规律,而地理差异的形成同其历史行政、...
关键词:修水方言 语音 内部差异 
江西九江地区农村方言语用现状调查与分析被引量:2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39-42,91,共5页卢继芳 徐苾滢 
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项目(12YY0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JC740070)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描述九江地区方言的分布及内部差异,分析农村方言语用现状,并从历史人文的角度探讨丰富复杂的多方言语用现象形成的原因,合理推测该地区语言发展的趋势,指出九江地区农村方言语用现象正是赣北文化发展态势的体现。
关键词:方言 语言应用 文化 
都昌方言助词“得”的用法及其历史层次被引量:3
《前沿》2012年第12期154-156,共3页卢继芳 
教育部2011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赣语昌都片方言语音差异的历史层次及方言地理学研究"(项目编号:11YJC740070)的阶段性成果;江西省2011年度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都昌方言语言内部差异及历史层次研究"(项目编号:YY1106)的研究成果
都昌方言虚字"得"作助词用可分为:体态助词、结构助词、语气助词。本文结合汉语史文献及现有研究成果,探讨不同用法的历史层次。体态助词中保留秦汉时完成体态用法,是最早层次,结构助词用法中蕴含中古时期汉语表达法。语气助词"得"是都...
关键词:都昌方言 得字 历史层次 
都昌方言人称代词“侬”尾及其历史来源被引量:6
《语文建设》2012年第11X期74-75,共2页卢继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赣语昌都片方言语音差异的历史层次及方言地理学研究"(项目号:11YJC740070)的阶段性成果;江西省2011年度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都昌方言语音内部差异及历史层次研究"(项目号:YY1106)的研究成果
"侬"尾人称代词是吴语一大特点,赣语昌都片都昌方言人称代词单复数也可加"侬"尾,从历史来源来看,都昌地处古"吴头楚尾"的位置,结合历史文献和方言事实,都昌方言人称代词"侬"尾同吴语人称代词"侬"尾具有同源性。
关键词:都昌方言 人称代词 历史来源 
赣语都昌方言古透定母今读地理差异及历史层次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2年第6期111-112,共2页卢继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赣语昌都片方言语音差异的历史层次及方言地理学研究"(项目号:11YJC740070)的阶段性成果;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都昌方言语言内部差异及历史层次研究"(项目号:YY1106)的研究成果;南昌大学2003年度校基金项目"赣方言声调演变特征"(代码Z02541)资助
都昌方言中古透定母今读的共时地理差异反映了都昌方言古透定母今读历时演变,而这种差异的产生同当地历史行政地理、自然交通地理、移民历史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都昌方言 透定母 历史层次 
从古透定母方音看鄱阳湖文化的多元性被引量:3
《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205-209,共5页卢继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赣语昌都片方言语音差异的历史层次及方言地理学研究”(项目编号:11YJC740070);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都昌方言语言内部差异及历史层次研究”(项目编号:YY1106)的阶段性成果
方言是民俗文化的组成成分,其自身的发展及变异蕴含着历史人文因素。鄱阳湖畔各县市古透定母今读类型中蕴含着多个历史层次,是赣文化融合吴楚、中原文化并结合自身变异发展的结果。在这个融合的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徙是推动文化...
关键词:古透定母 方言 文化多元性 鄱阳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