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6JZD0023)

作品数:20被引量:5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杨栋梁田庆立王美平李广民刘岳兵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天津社会科学院青岛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船山学刊》《求索》《东北亚论坛》《东疆学刊》更多>>
相关主题:中日关系中国观亚洲主义思潮社会转型期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军事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日本近代蔑视型中国观的形成被引量:2
《南开日本研究》2013年第1期1-41,共41页杨栋梁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近代以来日本对华认识及其行动选择研究”(项目批准号:06JZD0023)的阶段性成果
鸦片战争是日本的传统中国观发生根本性逆转的直接契机,这一转变源于对中国现况的认知,进而在相当一个时期里又表现为不尽一致、错综复杂的对华情感、态度、立场和政策主张。但是,以甲午战争为界,在与世界、中国的共时性比较和历时性'互...
关键词:日本近代 中国观 亚洲主义 甲午战争 
直面拐点:历史视野下中日关系的演进与现实思考被引量:4
《日本学刊》2012年第6期20-35,157,共16页杨栋梁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认识及行动选择研究”(编号:06JZD0023)
在历史的视野下,1895年结束的甲午战争构成了中日关系第一个大周期的终点和第二个大周期的起点。与19世纪中叶后出现中日关系第一个大周期"拐点"的情况相对照,经济上综合实力的接近及相互依赖关系的变化、政治上战略合作向战略合作与竞...
关键词: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周期 中日邦交正常化 拐点 
辛亥革命时期北一辉的对华观被引量:4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20-27,共8页王美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06JZD0023);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JC810034)
北一辉作为深度参与过辛亥革命的日本浪人,其对华观可谓别具一格。他就辛亥革命的性质,力排众议坚持"国家民族主义"的近代革命说;就中国统一问题,批驳"中国分裂论"力持"中国统一论"。而在对华政策上,却在痛斥日本联合英、俄蚕食中国的同...
关键词:北一辉 “国家民族主义革命说” “中国统一论” “中日军事同盟论” 
中日两国古代关系的性质与特征被引量:2
《史学月刊》2011年第10期105-113,共9页杨栋梁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近代以来日本对华认识及其行动选择研究>(06JZD0023)
两千年的中日古代关系错综复杂,可谓"剪不断,理还乱",无法用"友好"、"对立"抑或其他定性词句一语概括。文明发展程度及实力对比是约束国家间关系的基础,维护和增进国家利益是国家间关系的本质,但国家统治者的政治判断和政策选择往往决...
关键词:中日关系 古代东亚文明 华夷体系 朝贡体制 国家利益 政策选择 
大隈重信的“东西文明调和论”
《日本问题研究》2011年第4期32-38,共7页杨延峰 
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06JZD0023)
东西文明调和论是日俄战争后在日本思想界兴起的一股带有文明使命观性质的思想潮流,其代表人物是大隈重信。该理论是作为解决当时欧美排斥日本移民问题的思想手段登上历史舞台的,其核心内容是"对于东洋来说,日本是西洋文明的介绍者;对...
关键词:大隈重信 人种问题 东西文明调和论 
日本开展对华合作的战略因素分析被引量:3
《东北亚论坛》2010年第4期27-33,共7页田庆立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近代以来日本对华认识及行动选择研究"(06JZD0023)
20世纪80年代,日本开展对华合作体现为如下战略意图:从国家安全层面看,与中国的积极合作能够有效地遏制和抗衡前苏联的扩张,形成日、美、中对抗前苏联威胁的态势;基于经济战略上的考量,通过对中国现代化提供资金和技术合作,可以确保能...
关键词:日本 对华合作 安全战略 经济利益 情感因素 
杨昌济的思想与日本(下)——以《达化斋日记》为中心被引量:1
《船山学刊》2010年第3期55-59,共5页刘岳兵 
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近代以来日本的对华认识和行动选择研究"(06JZD0023)的资助
研究杨昌济的思想与日本的关系,弄清《达化斋日记》中所涉及的日本学者和日文著作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从他对日本学者和日文著作的关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与西方相关思想的冲突、共鸣与融合等相关情况和线索,可以看出杨昌济是力图将传...
关键词:杨昌济 《达化斋日记》 日本 儒学 人格主义 
大平正芳的中国观及外交实践被引量:1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78-82,共5页田庆立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近代以来日本对华认识及行动选择研究"(项目批准号:06JZD0023)的阶段性成果
大平正芳中国观的形成,主要源于其自身的中国体验,基于对中国的深刻了解及对日本侵华战争的痛切反省,大平更为注重与中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大平中国观的核心理念是:认为发展中日关系不仅对两国有益,而且是确保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
关键词:大平正芳 中国观 “综合安全保障”思想 对华友好合作 
试论侵华战争时期日本报界的战时体制
《求索》2010年第2期197-199,179,共4页孙继强 
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近代以来日本的对华认识及其行动选择”(06JZD0023);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战时日本主流纸质媒体语境下的侵华战争”(09SJB780005)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之后,报纸因其强大的宣传和教化功能而被纳入到国家战时体制之中,演变为巩固日本统治阶级话语权的宣传工具。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总力战"的组成要素,报界逐渐被纳入到政府当局确立的战时体制框架之中,同时报界自身的战...
关键词:日本报界 战时体制 侵华战争 
三木内阁的“等距离外交”与中日缔约谈判被引量:1
《日本问题研究》2010年第2期30-35,共6页田庆立 
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06JZD0023)
三木内阁试图利用中苏矛盾在两国之间奉行"等距离外交",一方面表示要全力推进中日缔约,稳步发展中日友好关系,以此提高对苏交涉地位;另一方面又不想开罪苏联,在中日缔约上施加种种限制,积极推动日苏对话,以增加对美战略博弈的资本,加重...
关键词:三木内阁 “等距离外交” 中日缔约 “反霸条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