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XJA730003)

作品数:5被引量: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海波李海波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宗教》《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佛教老龄化临终关怀宗教终极关怀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佛教信仰及其死亡观念的当代意义被引量:4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139-144,153,共6页李海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09XJA730003);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0CZJ003)的阶段性成果
现代医学技术的成就令传统的心肺死亡标准受到挑战,新兴的脑死亡标准的提出也很大程度来自器官移植的需求,其功利色彩浓厚,且面临人道主义的责难。现代医学上死亡标准的不确定性带来在法律、伦理、政治等许多领域的广泛争议。在此,从佛...
关键词:佛教生命观 死亡标准 心肺死亡 脑死亡 死有 
从楚山禅师坐化看佛教死亡超越理论的当代价值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97-101,共5页海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09XJA73000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0CZJ003)
楚山绍琦禅师是明代四川著名高僧,临济宗传人。他的教化与行持紧扣禅宗"直指心性"的宗旨,以"识心为本"的心性禅著称。他坐化圆寂,肉身不坏流存后世。其所言所行以及离世方式展示了佛教的死亡超越理论,对佛教自身社会形象的定位和提升有...
关键词:楚山 坐化 佛教 死亡超越 当代价值 
“悲欣交集”——弘一法师生死观探秘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27-31,共5页海波 
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09XJA730003)
弘一法师是中国近代佛教史上的传奇人物,在律学、诗词、书画领域贡献至鉅。他直探佛教本源将信仰落实于实践,表现在生死观方面,他了悟佛教生死观的本质,突破明清以来追求死后世界的已经变异的世俗化的佛教生死观,以"了生脱死"为旨归,直...
关键词:弘一法师 佛教 生死观 《晚晴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