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740108)

作品数:4被引量: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王衍军王文翰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方言》《中国文字研究》《语言科学》《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述补结构汉语历史语法汉语教科书方言语法历史语法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泗水方言表能性的助词“了”及其历史来源被引量:2
《方言》2015年第4期316-323,共8页王衍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元代以来北方方言能性结构研究"(项目编号:12BYY08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元代以来北方方言能性述补结构研究"(项目编号:11YJC740108)的系列成果之一
泗水方言的能性述补结构与普通话类型不同,肯定式以"VC了"式、"V了了"式和"V/A了"式来表达,其中助词"了"出现于句尾,表达能性义。它还可与助动词"能"共现,以加强句中"能性"的表达力度。从文献资料可知,这一表能性的助词"了"在清初之际...
关键词:中原官话 泗水方言 方言语法“VC了”式 能性述补结构 历史语法 
释元曲词语“漏面贼”
《中国文字研究》2013年第2期180-182,共3页王衍军 王文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度青年项目(项目号:11YJC740108);2012年度国家社会基金资助一般项目(项目号:12BYY088)的系列成果之一
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并利用现今活的方言材料,对《元曲释词》、《汉语大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等辞书释义未确的元曲中"漏面贼"一语进行重新考释,纠正了对这条词语解释的错误之处,认为其确义为"隐匿真实面孔的贼人"。
关键词:元曲 方言 漏面贼 
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能性述补结构试析被引量:3
《语言科学》2013年第6期631-641,共11页王衍军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元代以来北方方言能性述补结构研究(11YJC740108)”;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元代以来北方方言能性结构研究(12BYY088)”的系列成果之一
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清晰展现了元末至清末五百余年间北方话口语中能性表达方式不断演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元末出现了句末附加语助词"有"的能性述补结构,但这种结构很快消亡了。元明时期使用频率较高的"V得/不得(O)"式结构到了清代前期逐...
关键词:朝鲜时代 汉语教科书 能性述补结构 汉语历史语法 
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能性“得”字研究被引量:1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83-88,共6页王衍军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元代以来北方方言能性述补结构研究"(11YJC740108)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元代以来北方方言能性结构研究(项目编号:12BYY088)资助
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语料清晰展现了表"能性"的"得"字由元代至清末逐渐语法化的过程:由实义动词到助动词,再到表能性半自由动词,最后完全虚化为能性助词,"得"经历了由实到渐虚再到虚这样一个连续渐变的过程。此外,该语料还表明:由元代至...
关键词:朝鲜时代 汉语教科书 能性“得”字 语法化 汉语历史语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