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无)

作品数:3被引量: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裘士京张卫东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淮南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东南文化》《安徽史学》《史学月刊》更多>>
相关主题:冶炼技术封建经济封建国家货币铸造五代十国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论两汉时期皖南铜与皖南经济被引量:2
《安徽史学》2006年第4期20-24,共5页张卫东 裘士京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考古新发现与皖南古代社会研究"内容之一;编号AHSK03-04D29;主持人裘士京。
皖南地区铜矿资源丰富,两汉时期的皖南属于丹阳郡,丹阳铜以质优量多而闻名全国。两汉时期皖南铜矿得到了较大规模的开采和冶炼,同时兴起了铸钱和铜镜制造业,从而扩大了皖南地方政府的财政来源,增强了皖南地区的经济实力,推动了皖南的农...
关键词:丹阳铜 铸钱 铜镜制造 
宋代钱荒及其缓解对策被引量:4
《史学月刊》2006年第6期116-119,共4页裘士京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考古新发现与皖南古代社会研究》内容之一,项目编号AHSK03-04D29
关键词:缓解对策 宋代 封建国家 五代十国 中央集权 相对稳定 封建经济 城市经济 冶炼技术 货币铸造 
论宋代胆铜法炼铜工艺被引量:2
《东南文化》2006年第2期40-43,共4页裘士京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考古新发现与皖南古代社会研究>内容之一;编号AHSK03-04D29
胆铜法炼铜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一项独特的发明,是现代水法冶金的先声。宋代将胆铜炼铜工艺大规模应用于生产领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铜荒”。宋代人还撰写了有关铜冶史、矿冶技术方面的重要理论性文献《浸铜要略》和《大冶赋》。
关键词:宋代 胆铜法 冶铜 工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