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铜

作品数:90被引量:200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冶金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王开平毛卫民陈建立陈树祥李一鸣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湖北鑫隆冶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冶铜燃料研究
《考古》2025年第1期110-120,共11页蒋宇超 崔婧婧 苏苑婷 田伟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中华文明探源研究”课题“中华文明起源进程中的生业、资源与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20YFC1521606)的资助。
前言夏商王朝的崛起与控制和开发铜资源有重要关系。早期王朝国家对铜资源的控制,主要通过控制上游的采矿、冶铜业和集中在都城的铜礼器、铜兵器铸造业,采矿、冶铜业主要为铸造业输送原料。中条山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铜矿产地[1],南隔黄河...
关键词:西吴壁遗址 冶铜燃料 木炭 树木利用 
中国人工冶铜“西来说”的形成及其主要困扰
《金属世界》2024年第5期25-33,共9页毛卫民 王开平 
公元前4000年以前,人工冶铜技术集中地出现在西亚、北非、南欧等形成的环地中海早期文明区。因而考古界逐渐形成了环地中海地区是世界文明中心,中国的人工冶铜技术由西亚传播而来的“西来说”等认知;但“西来说”的证据尚不充分。公元前...
关键词:沙漠地带 高温技术 喜马拉雅山脉 地中海地区 萨满文化 文明交流 考古界 巴尔喀什湖 
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2023年IE5区发掘简报
《文物季刊》2024年第3期3-20,共18页田伟 叶之童 张开亮 孙慧琴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中华文明起源进程中的生业、资源与技术研究”(2020YFC1521606)阶段性成果。
2023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及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西吴壁遗址IE5区揭露出龙山、二里头、二里岗及周、汉等时期遗存,所见二里头文化时期特殊形制的窑址、二里岗下层与冶铸相关的活动面形制特殊,属中原...
关键词:晋南 西吴壁遗址 窑炉 活动面 冶铜 
中国古代发达的高温冶铜与古铜器的湮灭被引量:1
《金属世界》2024年第4期44-48,共5页毛卫民 李一鸣 王开平 
自公元前五千纪以来,中国在人工冶铜所需的加热技术上一直保持着传统的高温优势,并基于高温人工冶铜技术,以熔化成液态的方式高效率地生产优质金属铜或铜合金,然后再铸造成各种铜器或铜锭使用。在铜器时代结束前,足够高的冶铜温度使得...
关键词:考古文物 冶铜 高温技术 古铜器 加热技术 铜合金 冶金史 重熔 
黄金之路——来自河南豫光集团的报告
《中国有色金属》2024年第11期26-33,共8页赵公文 
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而一家企业成功之道告诉人们,所谓的路并不是轻描淡写走的人多了便形成的,而是充满血与火的考验。正如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黄金之路一样。故事要从4 000年前说起。一位叫蚩尤的部...
关键词:部落首领 王屋山 蚩尤 冶铜 黄金之路 黄帝 
中条山地区先秦冶铜遗址调查与初步认识被引量:2
《文物季刊》2024年第2期11-35,共25页戴向明 田伟 崔春鹏 王晓毅 李延祥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条山地区夏商时期矿冶遗存考古调查与综合研究”(批准号21&ZD238)阶段性成果。
晋南中条山富含铜矿,是先秦时期中原重要的铜产地。自本世纪初以来数家考古单位合作,在中条山地区进行了多次规模不等的考古调查,发现并确认出18处先秦冶铜遗址,其中多数属于夏到早商时期,只有少数几处可能存在两周时期的冶铜遗存。本...
关键词:中条山 先秦时期 冶铜遗址 考古调查 初步认识 
中国的铜矿资源与发展人工冶铜的机会被引量:3
《金属世界》2024年第3期12-19,共8页毛卫民 李一鸣 王开平 
内容导读人工冶铜技术的出现、传播和发展是推动生产力提高和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关键性因素。技术起始于人们发现了自然铜块并将其捶打成工具使用,进而开始积累出金属变形加工的知识。在人类生活地区蕴藏着足够的铜矿资源是发展人工冶...
关键词:铜矿资源 高温技术 金属变形 铜矿石 金属铜 关键性因素 生产力提高 传播和发展 
中国古代的高温技术与发明人工冶铜被引量:5
《金属世界》2024年第2期42-46,共5页毛卫民 李一鸣 王开平 
几十万年前中华文明地区就掌握了人工制造火、控制火并保留火种的能力,成为发展早期高温烧制陶器的技术基础。通过捶打在周边环境中捡拾到的自然铜,人类逐渐掌握了变形加工以制作铜器的能力。相对于环地中海地区,新石器末期中国各地烧...
关键词:高温技术 冶铜 天然成分 领先优势 地中海地区 变形加工 自然铜 人工制造 
红山文化亚腰形石锤及相关问题
《北方文物》2023年第3期60-65,共6页付建丽 崔天兴 杨岐黄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晋南豫西地区史前社会控制和早期文明形成研究”(项目编号:22BKG001);河南省文物局豫文保项目“龙山至二里头时代黄河流域绿松石制品的流通和利用策略研究”(2022 [018]号)资助。
辽西地区是中国文明起源的中心区域之一,红山文化出土的铜器小件及制铜陶范遗址一直受到学术界关注,但作为史前采矿标识物的亚腰形石锤很少受到学术界的系统关注。对亚腰形石锤进行梳理和比较研究,认为红山文化出土的亚腰形石锤与采矿...
关键词:亚腰形石锤 冶铜遗存 红山文化 
科学的观念与古代的人工冶铜被引量:1
《金属世界》2023年第1期44-49,共6页毛卫民 王开平 
科学观念的萌生、演变与成熟反映出推动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人类理性,中西方社会概不能免。科学的观念客观地表达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及理性知识的积累,因而应该对古今中外的科学观念作一致性的阐述;不应把阐述者源自不同视角的主观认知...
关键词:基督教文明 科学观念 人类的知识 古希腊文明 知识的积累 主观认知 材料科学 中西方社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