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1JJD750022)

作品数:10被引量:1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张大新杨蕾马跃敏刘芹乔丽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文化遗产》《戏曲研究》《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文艺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豫剧传统戏曲民国时期戏曲改良艺术生涯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现当代豫剧变革和国际化的进程被引量:4
《戏曲艺术》2018年第2期1-10,共10页张大新 
国家社科艺术学项目《豫剧与近现代河南地方戏传承发展研究》(13BB015);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与河南戏剧的变革》(11JJD750022)
近百年来,河南土梆戏蹒跚前行,先是"现代豫剧之父""自负改革之任"对其施行脱胎换骨的改造提升,使其以雅俗共赏的成熟形态跨入现代化进程,跃升为国内第一大地方剧种;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当代豫剧经由常香玉的唱腔改...
关键词:豫剧 樊粹庭 常香玉 杨兰春 李树建 变革转型 
民国时期河南戏剧演出监管机制研究
《戏曲研究》2017年第1期225-240,共16页张召鹏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豫剧与近现代河南地方戏传承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2BB015)、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与河南戏剧的变革”(项目编号:11JJD750022)阶段性成果.
清朝末年,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了包括戏剧改良在内的文学改良运动。梁启超、蒋观云、柳亚子、陈去病、汪笑依等人在《新民丛报》《新小说》《月月小说》《二十世纪大舞台》上纷纷撰文,提倡戏剧改良,鼓励运用戏剧来铸冶国民性格。
关键词:戏剧演出 监管机制 民国时期 资产阶级改良派 河南 文学改良运动 《月月小说》 《新民丛报》 
刘知远文学形象构建之学术脉络研究
《地方文化研究》2016年第6期41-47,共7页刘芹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与河南戏剧的变革"(项目批准编号:11JJD750022)阶段性研究成果
自五代以来,刘知远从一个历史人物逐渐演变为文学形象,进而成为戏曲舞台上的著名角色。以历史与文学的双重分析可知,在北宋时期"华夷之辨"和文化昌盛的背景下,经刘知远的后人建立的北汉政权深切影响的山西地区移民的塑造,刘知远的形象...
关键词:刘知远 文学形象 演变 历史背景 
樊粹庭与近现代豫剧的变革和发展被引量:5
《文艺研究》2015年第9期92-102,共11页张大新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豫剧与近现代河南地方戏传承发展研究"(批准号:12BB015);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与河南戏剧的变革"(批准号:11JJD750022)成果
樊粹庭是在20世纪30年代民族危机深重、"启智益民"的戏剧改良观念逐渐被有识之士认知和践行的时代背景下走上戏剧改革之路的。他在三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创作、改编八十多部豫剧剧本,编排导演数百部传统和现代剧目,逐步形成中西合璧、...
关键词:樊粹庭 戏剧改革 戏剧观 艺术生涯 陈素真 神话剧 狮吼剧团 传统戏曲 红珠女 意志冲突 
清末改良主义者对传统戏曲的提倡和批判及其现代性诉求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38-43,82,共7页乔丽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与河南戏剧的变革"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1JJD750022);河南大学青年人才科研种子基金<清代禁毁戏剧研究>成果之一
清朝末年的资产阶级戏曲改良运动从现代性诉求出发高度肯定了戏曲的社会地位和巨大功能,基于变革社会、救亡图存的进步要求,在肯定戏曲的同时又从启蒙现代性出发批判了传统戏曲思想内容的迂腐俗套,从审美现代性出发既肯定了戏曲的特殊...
关键词:戏曲改良 现代性诉求 启蒙现代性 审美现代性 
梁启超与20世纪初年中国戏剧变革被引量:1
《文化遗产》2015年第1期42-49,共8页马跃敏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期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项目编号:11&ZD110);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重大项目<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与河南戏剧的变革>(项目编号:11JJD750022);2014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梁启超与20世纪初年中国戏剧变革>(项目编号:2014BWX033)阶段性成果
梁启超引领了20世纪初年中国启蒙思潮,对近代戏曲改良在推进策略、思想内容及艺术形式诸方面影响深远。传统戏曲分流和改良定位逐步明晰,除了政治家思想家呼吁的新民理想,更本质在于戏曲观念和形态体制上的深刻改变。戏曲戏剧化与话剧...
关键词:梁启超 戏曲改良 话剧 
樊粹庭戏剧创作方法简论被引量:2
《汉语言文学研究》2014年第1期47-56,共10页张大新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与河南戏剧的变革>(11JJD750022);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13BB015);2012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2BWX021)的阶段性成果
樊粹庭是豫剧现代化进程的奠基者和开路先锋,是名副其实的"现代豫剧之父"。他一生创作改编剧本70余部,在创作和舞台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剧本创作方法。樊粹庭的剧本创作以舞台演出为基本出发点,注重剧本舞台性与文学性的紧密结合...
关键词:樊粹庭 剧本创作 舞台性 传奇性 平民性 冷热相济 
中国古典戏曲色彩传达中的情感建构被引量:1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57-60,共4页杨蕾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1JJD750022)
戏曲舞台中的色彩符号蕴含着浓厚的情感内涵,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人们所共有情感指向的高度凝结与外化。它以视觉传达的形式将生活情感与艺术世界巧妙糅合并展现在观众面前,在演员与观众间的情感互动中完成现实与虚幻、情感与理想之间...
关键词:中国戏曲 色彩表现 艺术情感 
简论古典戏曲舞台色彩的饰美功能被引量:3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108-111,共4页杨蕾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与河南戏剧的变革>(11JJD750022)
古典戏曲的舞台装扮有着相对独立的视觉感受及美术意义。色彩以其生理上所造成的错觉与幻觉、美术上所具备的变形与疏离,具有极其强烈的舞台饰美功能,不仅能够辅助人物角色剥离原始体貌特征进行变形重塑,而且能够幻化出高于现实生活的...
关键词:古典戏曲 色彩 饰美性 
论民国时期河南曲剧的演出风格及当代启示被引量:1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119-122,共4页杨蕾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1JJD750022)
在曲剧行将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民国时期不仅铸就其推唱守浪的演出风格,同时也奠定了曲剧安于浅近的剧目内涵,河南曲剧借此跻身剧坛绽放光彩。对民国曲剧形态及演出风格的探究,可为当下曲剧改革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民国 曲剧 启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