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924-1949)

作品数:6被引量:1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翔杨浪萍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军事历史研究》《江海学刊》《近代史研究》《江苏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政治工作国民党军队国民党国民革命军慰藉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军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最后的挽歌:国民党军队覆灭之际的政治工作(1948~1949)被引量:2
《江海学刊》2014年第4期163-169,共7页李翔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国民党军队政工体制的引入与变异之研究(1924~1949)"(项目号:12YJC770033)的阶段性成果
1948年,国民党政府面对军事局势的快速恶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用政工局取代新闻局,以加强政治工作。然而,再度改制后,政治工作同样流于形式。濒临绝境的国民党政府不得不放弃惯常的"唯武器论",转而反思土地政策等诸多政治问题,并意图模...
关键词:政工局 政治工作 土地制度 民心 
北伐中的国民革命军政治工作
《军事历史研究》2014年第3期100-107,共8页李翔 杨浪萍 
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国民党军队政工体制的引入与变异之研究(1924-1949)"(12YJC770033)
在近似癫狂的革命氛围中,北伐序幕被正式拉开。在北伐誓师之际,国民革命军政治工作规范逐步确立。在北伐各战场,国民革命军的政治工作在中共党人的努力下得以开展,官兵的求战欲望得到提高,对主义的信仰得到强化,这成为北伐迅速获胜的关...
关键词:北伐 政治工作 中国共产党 国民革命军 
“体温表”与“试金石”青年党的军事活动(1923—1935)被引量:5
《近代史研究》2013年第4期41-56,共16页李翔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国民党军队政工体制的引入与变异之研究(1924-1949)"(12YJC770033)的阶段成果
1923—1935年的青年党,并不像其建党元老所言,全在文化学术和教育上用功夫,而是极度重视军事工作,花费大量的党力用于军事活动,以实践该党的"革命"方略。1935年6—7月,苗可秀被日寇逮捕杀害,该党军事活动至此告一段落。军事活动的失败,...
关键词:青年党 国民党 军事活动 党军 吴佩孚 张学良 
苏俄与孙中山对植入党军体制的认知分析被引量:3
《江苏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235-242,共8页李翔 
笔者主持的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国民党军队政工体制的引入与变异之研究"(1924-1949)的阶段性成果
1920年代前期,布尔什维克极力向国民党输出党军体制。这既是针对国民党的党务及军事工作中的各种暗斑而开列的药方;也暗含着借助政治工作,以中共党人为先锋,赤化国民党军队的单方构想。走投无路的国民党决定引入党军体制,既是为了自我救...
关键词:党军体制 国民党 师俄 师德 
论国民革命军政治工作的建立与开展被引量:1
《军事历史研究》2013年第1期113-121,共9页李翔 
作者主持的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国民党军队政工体制的引入与变异研究"(1924-1949)(项目批准号12YJC770033)的阶段性成果
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政治建军,党代表与政治部制度由蒋介石的第1军延伸到其他7支部队。各军先建立政治部,后设置党代表。蒋介石希望派遣黄埔学生到其他军队宣扬三民主义,以使黄埔势力进入南方各军。1926年3月,政训部组织大纲正式颁布。...
关键词:国民革命军 政治工作 建立与发展 
精神的慰藉、调治与管束——论战时国民党军队伤兵政治工作(1937-1945)被引量:6
《抗日战争研究》2012年第1期94-107,共14页李翔 
笔者主持的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国民党军队政工体制的引入与变异之研究"(1924-1949)的阶段性成果
抗战全面爆发后,全国受伤军人数量急剧增加。对伤残军人进行精神安抚和政治教育,顿时成为国民政府必须谨慎对待的紧迫问题。政工机构的渐趋充实和条令的次第颁布,带动了各地的伤兵政治工作。因伤兵的身体状况不同,军医院的性质相异,且...
关键词:抗日战争 伤兵 政治工作 三民主义 国民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