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30230)

作品数:173被引量:3188H指数:3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生秀田霄鸿李世清高亚军翟丙年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瑞典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作物学报》《农业工程学报》《安徽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冬小麦小麦旱地不同栽培模式施氮量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Soil Organic Nitrogen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Crop Production被引量:19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2014年第10期2061-2080,共20页LI Sheng-xiu WANG Zhao-hui MIAO Yan-fang LI Shi-qing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30971866 and 30230230)
Plant growth and crop production depend to a large extent on soil N supplying capacity (SNSC): The higher the SNSC, the higher the dependence of crops on soil and the lower the N fertilizer recovery. Of the SNSC, s...
关键词:organic nitrogen in soil chemical components soil N supplying capacity MINERALIZATION CONTRIBUTION 
不同栽培模式及施氮量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被引量:12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3年第3期100-105,共6页周从从 陈竹君 赵世翔 周建斌 张晓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0230230);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8BADA4B09);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拔尖人才支持计划(2006)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休闲,常规,覆草,垄沟覆盖)和施氮量(N0,N120,N240)条件下西北旱地土壤团聚体组成、稳定性及其与土壤有机碳、土壤水分、产量等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干筛法0.25~10mm团聚体含量垄沟覆盖显著低...
关键词:栽培模式 施氮量 土壤团聚体组成 平均重量直径(MWD) 几何平均直径(GMD) 
小麦不同生育期磷-锌关系研究被引量:2
《华北农学报》2011年第5期205-213,共9页买文选 田霄鸿 陆欣春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023023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2006);校基金专项资助(06ZR045)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土壤中施用不同水平组合的磷、锌肥,在小麦的不同生育时期(苗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以及成熟期)分器官对磷-锌营养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磷降低了小麦地上部各器官锌含量,且水平越高效果愈明显,在作用时...
关键词:  磷锌比 小麦 
半旱地不同栽培模式及施氮下农田土壤养分表观平衡状况研究被引量:24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年第4期934-941,共8页刘瑞 戴相林 郑险峰 李生秀 周建斌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8BADA4B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023023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团队项目资助
以在陕西关中地区连续7年的夏玉米-冬小麦轮作体系定位试验为对象,采用养分投入量与作物养分携出表观平衡法分析了不同栽培模式及施氮量下土壤氮磷钾养分的平衡状况及其与土壤养分含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秸秆覆盖的模式(即覆草模...
关键词:栽培模式 夏玉米-冬小麦轮作 施氮量 养分平衡 
不同栽培模式及施氮对半旱地冬小麦/夏玉米氮素累积、分配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39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年第1期1-8,共8页张宏 周建斌 刘瑞 张鹏 郑险峰 李生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0230230);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8BADA4B09);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拔尖人才支持计划(2006)项目资助
在陕西关中地区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施氮量对夏玉米和冬小麦地上部分氮素的累积、分配和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垄沟栽培模式显著增加了成熟期夏玉米的氮素累积总量及各个器官的氮素累积量,其余处理下成熟期夏玉米和...
关键词:栽培模式 施氮量 氮素累积 氮肥利用效率 
施氮对不同基因型夏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0年第6期81-86,共6页徐祥玉 张敏敏 翟丙年 李生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年学术骨干"人才专项(011403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0230230);国家863项目(2006AA1002)
在黄土高原南部的红油土上,以陕单16(SD16)、陕单9号(SD9)、户单4号(HD4)、陕资1号(SZ1)、掖单19号(YD19)、中单2号(ZD2)、豫玉22号(YY22)、陕单902号(SD902)、农大108号(ND108)和户单2000(HD2000)等10个当地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夏玉米品...
关键词:施氮 夏玉米 基因型 生理特性 
黄土高原沟壑区原状土壤氮素迁移被引量:1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64-69,共6页杨毓峰 李世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97015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97045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0230230);国家开放实验室基金(10501-85);开放实验室基金(10501-104);国家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国科基[2001]50号)
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长武王东沟实验站的坡耕地和塬耕地为供试土壤,研究了黄土高原沟壑塬区旱耕地原状土壤氮素迁移和时空变异。结果表明:耕作土壤NO3--N为23.1-33.8 mg/kg,NH4+-N为0.23-0.50mg/kg,DOC为9.17-13.38 mg/kg,P...
关键词:氮素迁移 坡耕地 塬耕地 原状土壤 王东沟小流域 黄土高原沟壑区 
磷、锌供应对小麦、黑麦生长及养分吸收和分配的影响被引量: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10期89-97,共9页杨习文 田霄鸿 陆欣春 曹玉贤 郭陶静 李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0230230);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06-0866)
【目的】探讨供P和Zn对小麦与黑麦P-Zn关系以及小麦籽粒中锌与植酸含量的影响,为通过农艺措施提高小麦籽粒Zn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螯合-缓冲营养液中分别添加0.1,0.6,3.0,6.0mmol/LP及0,3.0μmol/LZn,采用营养液...
关键词:小麦 黑麦 P Zn 植酸 养分吸收 养分分配 
西北旱地冬小麦氮素营养诊断生理指标初探被引量:2
《中国农学通报》2010年第20期222-226,共5页赵满兴 陈宗礼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230230);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项目(09JK828);延安大学科研项目(YD2007-61);延安大学重点扶持学科(细胞生物学);陕西省重点扶持学科建设项目(生态学)
为了深入研究不同作物的诊断临界值以及与其他诊断指标的相关性,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西北旱地主栽的4个冬小麦品种氮素营养诊断生理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拔节期,品种间的硝态氮、铵态氮、酰胺态氮和可溶性蛋白质都达到显著水平。施...
关键词:冬小麦 品种 氮素营养诊断 
不同氮效率基因型冬小麦生理特征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2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年第6期1319-1324,共6页张洋 张继 强晓敏 翟丙年 王朝辉 
国家支撑计划项目(2008BADA4B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0230230);校"青年学术骨干"人才专项基金(01140305)资助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通过对两个不同氮效率基因型冬小麦小偃22(XY22)和小偃6号(XY6)产量和构成因素,氮素吸收利用效率以及关键生育期的硝酸还原酶、叶水势、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测定,探讨了其对氮素利用的差异及其机理。结果表明,不施氮...
关键词:冬小麦基因型 氮效率 产量 生理特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