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7JC751021)

作品数:3被引量: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刘湘兰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更多>>
相关主题:叙事修辞性叙事修辞宗教意义道教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论“汉武故事”修辞性叙事的宗教意义被引量:3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第2期88-93,共6页刘湘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07JC751021);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0&ZD102)
"汉武故事"系列作品,在汉武帝求仙的历史背景下,将博物志、小说、神话及编年史各种文体形态杂糅,利用读者与作者在知识体系、价值判断和宗教信仰上的差异,制造出叙事张力,揭示汉武帝求仙的宗教意义。同时,"汉武故事"系列运用象征、排比...
关键词:汉武故事 道教 修辞 叙事 
论儒释道梦观念对六朝志怪小说的楔入被引量:2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52-58,共7页刘湘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07JC75102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儒家将梦作为对未来命运进行预测的手段,在志怪小说中,儒家占梦术起着预叙或倒叙的叙事功能;小乘佛教将梦作为化解重大事件的途径,反映佛教内容的志怪小说经常运用直叙手法,将梦境与现实融合一体;而道教则认为梦是人精魂散失导致的幻象...
关键词:占梦 志怪小说 宗教 
论诏书的文体形态被引量:1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116-120,共5页刘湘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07JC751021)
由于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中国古代的诏书从语式到体制皆有一个演变的轨迹。当时社会的文艺思潮对诏书的写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其最显著的变化是:语言从散体转变为骈体,风格由古朴趋于雅丽。作为公文文体,诏书中的感情色彩是其具有文学审...
关键词:诏书 文体形态 感情色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