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湘兰

作品数:47被引量:143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文体《古文辞类纂》文体学志怪小说文心雕龙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文化研究》《古典文学知识》《文史哲》《学术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62-68,共7页刘湘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4CZJ009)。
一百余年来,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研究由荒疏转为兴盛,出现多个研究热点:古代传记的辑录与校勘,置于文史大背景下的综合研究,传记文体专题研究,古代传记文学理论研究,《史记》传记研究等;未来的研究走向应遵循古代传记文学本身的历史发展...
关键词:传记文学 回顾 展望 
《仙传拾遗·马周》的文本建构及寓意——兼论神仙传记对历史人物的神性叙述
《北京社会科学》2024年第8期17-24,共8页刘湘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BZW078)——古代传记文体的发展与文史观念之演变。
神仙传记的一般模式为“仙真养成记”或“仙真灵验记”,而《仙传拾遗·马周》一文打破了既往的写作模式。杜光庭在文中着意表达的是一位迷失本性的仙官如何寻回本真的过程。杜光庭将马周设定为华山素灵宫仙官,奉仙王之命赴长安辅佐李世...
关键词:杜光庭 《仙传拾遗》 马周 神仙传 
史官视域下的文学、文士及文体观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6期55-56,共2页刘湘兰 
自《后汉书》设立“文苑传”以来,在称为“正史”的24部纪传体史书中,有15部也设有“文苑传”,或称“文学传”“文艺传”。文苑传前后有“序”“论”“赞”,对时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文学观念、文学风格、文学与政教之关系等方面进行了高...
关键词:文苑传 纪传体史书 文学风格 文体观 《后汉书》 文学观念 高度概括 政教 
史官视域下的文学、文士及文体观——以历代正史文苑传为考察中心被引量:2
《学术研究》2024年第3期150-158,共9页刘湘兰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古代传记文体的发展与文史观念之演变”(20BZW078)的阶段性成果。
历代正史有文学、文苑、文艺三种列传类目,反映了史官在文学观念上的差异:“文学传”以“文”与“学”并重;“文苑传”侧重于文章专门之学;“文艺传”将文章视为“一艺”。范晔“耻为文士”,并非鄙薄文人的道德瑕疵,历代史官却将“文人...
关键词:正史 文苑传 文学 文士 文体 
名卿与大儒:明清王阳明传记书写的二维向度被引量:2
《学术研究》2020年第4期162-168,178,共8页夏朋飞 刘湘兰 
中山大学重大项目培育项目“古代杂传文体文献整理与研究”(17wkjc14);广东省“十三五”社科规划项目“中国古代传状文体及文献研究”(GD19CZW10)的阶段性成果。
王阳明一生在事功、儒学两方面都有极高成就,集名卿与大儒两种身份为一。然而数量众多的阳明传记基于对传主核心身份的不同确认,在形象塑造与书写模式上形成了较大差异。以名卿定位阳明者,其传记书写侧重于阳明事功的一面,着力展现其丰...
关键词:王守仁 传记 心学 文本生成 
东汉仙人碑“征实追虚”的文体特质及与仙传之关系——以《仙人王子乔碑》《肥致碑》《仙人唐公房碑》为中心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8-16,共9页刘湘兰 夏朋飞 
中山大学重大项目培育项目"古代杂传文体文献整理与研究"(17wkjc1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宗教文学史"(15ZDB069)
东汉的《仙人王子乔碑》《肥致碑》《仙人唐公房碑》,因碑主身份的特殊性,叙事强调"征实",体现出鲜明的"征实追虚"的文体特质;葛洪《神仙传》在描写"须臾间万里取物"、"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两大情节时,并未取法《列仙传》、《论衡》此...
关键词:仙人碑传 征实追虚 仙传 早期道教 
基于汉字特色的离合诗
《古典文学知识》2018年第6期127-134,共8页吴承学 刘湘兰 
在中国古代,离合诗属于“杂体诗”,虽然不是重要文体,却有其独特之处。它是一种充分体现汉语文字构成特色的古老文体。正如《沧浪诗话·诗体》所说:“离合,字相拆合成文,孔融渔父屈节之诗是也。虽不关诗之重轻,其体制亦古。”所谓“离合...
关键词:杂体诗 离合 汉字 文字构成 沧浪诗话 文体 合成 偏旁 
复杂的“杂文”被引量:4
《古典文学知识》2018年第5期121-128,共8页吴承学 刘湘兰 
在文体学上,“杂文”概念相当复杂。不同时代、不同论者对于杂文的文体内涵、分类与归属的理解都有所不同,难以给出一个统一的标准定义。而且在文体分类学上,对主流文体与非主流文体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往往漂移不定。这些因素都促使“...
关键词:杂文 文体学 分类学 文体内涵 古代文体 非主流 
乐府诗的演进与分类被引量:1
《古典文学知识》2018年第4期128-135,共8页吴承学 刘湘兰 
乐府本是一个管理音乐的官方机构,在秦时已有设置。1976年考古工作者发现秦代的错金银编钟上刻有"乐府"二字;2000年在西安市郊相家巷发掘的秦遗址中出土了很多秦封泥,其中有"乐府丞印""左乐丞印""外乐"各一枚。又据班固《汉书...
关键词:乐府诗 分类 演进 考古工作者 秦代 秦封泥 记载 
从齐梁体到近体诗
《古典文学知识》2018年第3期117-124,共8页吴承学 刘湘兰 
近体诗是唐人在齐梁诗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与古体诗迥异的新型诗歌形式。近体诗在唐代称为“律体”或“今体”,主要有律诗、长律与绝句几种诗体。这些诗体皆有五言、七言之别,其平仄、用韵和对仗均要遵守相应的规则。
关键词:近体诗 齐梁 诗歌形式 古体诗 唐人 诗体 律诗 绝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