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1JYTY103)

作品数:3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杨作玲更多>>
相关机构:三峡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古汉语研究》《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先秦词句处所论元非作格动词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先秦“适往词”句法差异的原因被引量:2
《古汉语研究》2014年第1期83-87,96,共5页杨作玲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0YJC740123);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2011JYTY103)
根据处所论元的句法实现形式,先秦"适往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必须实现为直接宾语,相当于及物动词;一类则为语境隐含或实现为介词宾语,相当于不及物动词。"适往词"的内部句法差异不能归因于语义,而是因为来源和层次上的不同。异质性导致...
关键词:适往词 处所论元 异质性 
先秦趋向动词的非宾格性探讨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18-20,24,共4页杨作玲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10YJC740123);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2011JYTY103)
先秦趋向动词的句法表现复杂,其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是否必须带处所宾语;二是是否有使动交替形式。根据这两方面的表现以及非宾格动词的判断式,趋向动词中的一部分可归为非宾格动词,一部分归入及物动词或非作格动词,少数动词还...
关键词:趋向动词 非宾格性 客体 
上古汉语非宾格动词的判定标准被引量:1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111-113,共3页杨作玲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10YJC740123);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2011JYTY103)
主要讨论了判定上古汉语非宾格动词的四条标准。非宾格动词在语义上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同时也具有一些特定的句法功能,其中判定为非宾格动词的两个必备条件是:具有独立词汇地位的动词的最小成句为NP V,NP是V的受事论元;能够自由地形成...
关键词:非宾格动词 非作格动词 使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