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14B07)

作品数:37被引量:423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宁堂原郭洪海李增嘉董晓霞董亮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北京农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微生物学通报》《作物学报》《农业工程学报》《农学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秸秆还田小麦-玉米菌渣作物免耕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亚低温条件下防控番茄南方根结线虫生防菌株的筛选与鉴定被引量:3
《微生物学通报》2017年第8期1891-1898,共8页胡栋 何欢 李洪涛 张翠绵 贾楠 王占武 彭杰丽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No.2012BAD14B07);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生猪创新团队(No.HBCT2013070201)~~
【目的】筛选亚低温条件下抗线虫和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菌株。【方法】采用线虫击倒率测定、室内耐低温测定、拮抗测试和盆栽生物测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功能菌株的筛选;采用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 r RNA基因序列测定相结合的多相分...
关键词:根结线虫 番茄 链霉菌 鉴定 亚低温 
有机物还田方式对小麦玉米两熟种植系统能值效率的影响被引量:5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第3期321-326,共6页刘振 华则科 宁堂原 李增嘉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12BAD14B07);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503121-05)
本研究利用能值方法分析了不同秸秆还田处理方式对小麦玉米两熟农田生态系统能值效率的影响。以小麦玉米两熟农田为研究系统,以常规施肥为对照(CK),设置了秸秆粉碎还田、沼液还田和有机肥(牛粪)还田3种有机物还田方式,运用能值分析方法...
关键词:有机物还田 农田生态系统 土壤肥力 能值 
耕作方式对小麦-玉米两熟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的影响被引量:9
《山东农业科学》2017年第6期34-40,共7页武宁 王恩慧 王充卯 宁堂原 李玉浩 周常营 
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50312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4B07)
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分析有利于找出问题,为低碳农业提供支撑。本文基于碳足迹全循环指标系统,以山东省泰安、滕州、龙口三地的中高产田为例,研究了耕作方式对中高产田耗碳足迹、固碳足迹、净耗碳(△GHG)、单位产值碳足迹(CFv)及单位产...
关键词:耕作方式 小麦-玉米两熟 中高产田 农田生态系统 碳足迹 
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被引量:31
《中国农学通报》2017年第11期77-80,共4页董亮 田慎重 王学君 孙泽强 郑东峰 刘盛林 董晓霞 郭洪海 罗加法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青年科研基金"秸秆还田提升土壤肥力的生化响应研究"(2014QNM5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培育计划"黄淮海平原区农田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2015CGPY0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黄淮海平原区秸秆资源循环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2012BAD14B07);济南市成果转化及专利实施项目"环境友好型抗逆肥的产业化生产与应用"(201401311);海外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专项经费
为探明秸秆还田后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情况,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养分库容,增加土壤中细菌、真菌及放线菌...
关键词:秸秆还田 小麦-玉米轮作 土壤养分库容量 土壤微生物 
聚乙二醇模拟干旱胁迫对散叶生菜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2
《北京农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35-39,共5页王琳 韩莹琰 郝敬虹 刘超杰 范双喜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叶类蔬菜创新团队建设专项资金(blvt-02);北京市"菜篮子"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科技能力提升工程(2014CLZ011);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4B07)
【目的】以聚乙二醇(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探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散叶生菜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以3种遗传背景不同的散叶生菜为材料,采用浓度分别为0g/L、50g/L、100g/L、150g/L、200g/L、250g/L、300g/L的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
关键词:生菜 聚乙二醇 干旱 胁迫 种子 萌发 
秸秆还田量对小麦-玉米轮作中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2
《安徽农业科学》2016年第29期107-109,共3页董亮 田慎重 王学君 孙泽强 郑东峰 刘盛林 董晓霞 郭洪海 罗加法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2014QNM5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D14B07);济南市成果转化及专利实施项目(201401311);海外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专项经费资助
[目的]研究秸秆还田量对一年两熟小麦-玉米轮作制度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秸秆不还田,50%小麦、玉米秸秆还田,100%小麦、玉米秸秆还田,150%小麦、玉米秸秆还田对麦-玉轮作体系中土壤容重、有机质和养...
关键词:秸秆还田量 小麦-玉米轮作 产量 土壤养分库容量 
套作及秸秆还田对西兰花连作田土壤团聚体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1
《农业工程学报》2016年第S2期85-93,共9页杨燕 张学鹏 宁堂原 刘振 孙晓涵 贺贞昆 李增嘉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103001;20150312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4B07);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4GNC111007)
随着蔬菜的规模化与集约化发展,菜田连作障碍日趋严重,合理间套作与秸秆还田对恢复菜田土壤生态环境有很大的潜力。该文基于6a的田间长期定位试验,以西兰花单作为对照,设置西兰花套作糯玉米且糯玉米秸秆还田-西兰花(B/MR-B)、西兰花套...
关键词:有机碳 土壤 秸秆 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 连作障碍 套作 
耕作方式转变和秸秆还田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42
《农业工程学报》2016年第S2期39-45,共7页田慎重 郭洪海 董晓霞 董亮 郑东峰 孙泽强 王学君 刘盛林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5CQ007);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青年科研基金(2015YQN37);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503121);"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14B07)共同资助
深松是解决长期旋免耕后耕层浅薄化、亚表层(15~30 cm)容重增加等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长期旋免耕后进行深松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周转。为对比转变耕作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LOC)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该研究基于连续6 a的旋耕...
关键词:土壤 有机碳 秸秆 深松 旋耕 免耕 碳库管理指数 
黄淮海平原区高产粮田秸秆全量还田小麦优化施肥被引量:1
《安徽农业科学》2016年第21期79-81,106,共4页张晓冬 李湛 王猛 王勇 隋学艳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4B07)
[目的]针对黄淮海平原区小麦施肥措施与秸秆全量还田耕作环境不相适应的问题,优化最佳施肥方案。[方法]采用"3414"试验设计,研究施肥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最高产量施肥方案和最经济施肥方案。[结果]小麦的最经济产量虽然较最高产...
关键词:黄淮海 秸秆全量还田 小麦 优化施肥 
转变耕作方式对长期旋免耕农田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被引量:30
《农业工程学报》2016年第17期98-105,共8页田慎重 王瑜 宁堂原 董晓霞 董亮 郑东峰 郭洪海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5CQ007);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青年科研基金(2015YQN37);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503121);"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14B07)共同资助
土壤深松是解决长期旋免耕农田耕层浅薄化、亚表层(〉15~30 cm)容重增加等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而将长期旋免耕农田进行深松必然导致农业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及碳固定速率的变化。因此,为对比将长期旋免...
关键词:土壤 有机碳 作物 深松 旋耕 免耕 保护性耕作 土壤碳储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