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3128)

作品数:7被引量:3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唐冰朱家源张凯朱斌胡坤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中华护理杂志》《海南医学》更多>>
相关主题:蛋白质组学研究正常皮肤细胞再生瘢痕疙瘩瘢痕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新型免疫抑制剂芬戈莫德对增生性瘢痕抑制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5年第2期113-119,共7页马达 唐冰 石芬 曹小玲 朱家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0973128)
目的研究新型免疫抑制剂芬戈莫德对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方法 40只新西兰兔(雌雄各半)于兔耳腹侧面瘢痕造模,每只兔每侧耳造模创面2个。按照完全随机的分组原则将所有兔分为5组,每组8只,每组32个瘢痕创面,按照溶剂、不同浓度芬戈莫德...
关键词:免疫抑制剂 瘢痕 增生 芬戈莫德 
应用ReCell细胞再生技术治疗26例小儿深度烧伤的围手术期护理被引量:8
《海南医学》2015年第2期303-305,共3页梁月英 廖培娇 朱家源 谢肖霞 陈楚芬 刘付明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0973128)
目的探讨应用Recell细胞再生技术治疗深度烧伤患儿的围手术期术护理措施。方法手术前重视休克期护理、加强对家属的健康教育及特殊部位的创面护理;术后给予个性化的心理护理、特殊的创口敷料护理、细致的生活护理、坚持协助功能康复锻...
关键词:Recell细胞再生技术 小儿深度烧伤 围手术期护理 
应用细胞再生技术治疗21例面部深度烧伤患者的术后护理被引量:12
《中华护理杂志》2014年第8期928-930,共3页梁月英 廖培娇 唐冰 谢肖霞 陈楚芬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0973128)
总结了21例应用细胞再生技术治疗面部深度烧伤患者的术后护理。主要措施是手术后予心理护理、五官护理、创口敷料护理、饮食体位护理、功能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本组1例患者并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于28d愈合,其余患者...
关键词:细胞再生技术 面部 烧伤 手术后护理 
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被引量:2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12年第2期89-92,共4页胡志成 朱斌 朱家源 郭栋 陈斌 张凯 胡坤华 黎明涛 唐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973128);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8151008901000082)
目的 比较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组织的蛋白质组表达差异,筛选出增生性瘢痕的特异蛋白质。方法 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外科2010年1月至5月8例增生性瘢痕患者的增生性瘢痕组织和3例整形外科患者正常躯干皮肤为研究对象,运用蛋白质...
关键词:瘢痕 增生 蛋白质组学 电泳 凝胶 双向 
病理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被引量:5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1年第9期1802-1806,共5页胡志成 朱家源 朱斌 郭栋 陈斌 张凯 胡坤华 黎明涛 唐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30973128);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8151008901000082);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2007B031504003)
目的:通过比较病理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组织的蛋白质组表达差异,寻找和筛选出病理性瘢痕形成机制中的特异蛋白质。方法: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8例瘢痕疙瘩、8例增生性瘢痕患者的组织和3例正常皮肤组织进行差异双向电泳(2D-DIGE),选择差异...
关键词:瘢痕疙瘩 瘢痕 增生性 蛋白质组学 波形蛋白 Asporin OSTEOGLYCIN 
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中华外科杂志》2011年第5期445-449,共5页唐冰 胡志成 朱斌 陈斌 张凯 胡坤华 黎明涛 朱家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973128);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7001657)
目的通过比较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组织的蛋白质组表达差异,筛选出与瘢痕疙瘩产生相关的蛋白质。方法2010年1月至6月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8例瘢痕疙瘩组织和3例正常皮肤组织进行差异双向凝胶电泳(2D—DIGE),选择差异蛋白质斑点,进...
关键词:瘢痕疙瘩 蛋白质组学 Asporin 膜联蛋白V 表皮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负压创面疗法及其装置的临床应用被引量:9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10年第4期389-392,共4页张凯 朱家源 唐冰 朱斌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项目(20078031504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3128);广东省自然基金(07001657):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8151008901000082)
负压创面疗法(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在上世纪90年代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和封闭负压闭合(vaccum—assisted closure,VAC)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因其显著的疗效...
关键词: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临床应用 负压装置 疗法 创面 安全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