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2009JJD740002)

作品数:14被引量:3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项梦冰陈宝贤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长江学术》《语文研究》《咸阳师范学院学报》《贺州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汉语方言解释性地图词形地图集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界定吴语区的同言线束
《现代语言学》2019年第6期895-913,共19页项梦冰 
本研究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区域类型视角下的汉语方言计量性比较研究”(项目批准号:2009JJD740002)和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的社会和空间变异研究工作坊”(2017,2018,2019)的资助,全文曾在第二届中法语言学论坛(2017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武汉)上宣读。
本文立足于吴语的区别性特征,从《汉语方言地图集》选取6幅方言地图,在对所涉语言项目的种种变异形式进行两分的概括后分别绘制出同言线地图,并将它们综合在一起,从而呈现出可以用来界定吴语区的同言线束,最后还通过同言线和高程模拟的...
关键词:吴语区 区别性特征 同言线束 
汉语方言里的西红柿
《现代语言学》2016年第3期56-80,共25页张迎雪 项梦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区域类型视角下的汉语方言计量性比较研究”的资助(项目批准号:2009JJD740002)。
西红柿大约于明万历年间传入中国两广地区,并向若干地区传播,不过种植并不普遍,或作观赏或作药用,叫名也比较统一(六月柿、番柿)。西红柿作为一种蔬菜在中国得到推广种植是很晚的事情,仅有一百年左右的历史。现代汉语方言指称西红柿的...
关键词:西红柿 汉语方言 词汇地理学 
聚类分析在汉语方言研究中的运用被引量:6
《语文研究》2015年第4期7-14,共8页项梦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区域类型视角下的汉语方言计量性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09JJD740002)成果
文章以20个汉语方言点古宕摄合口三等非组字今读的韵母材料为样品,通过若干实验讨论了聚类分析在汉语方言研究中的运用问题,指出:聚类分析只是一种倚重数量关系的分析,采用的方法不同,结果也往往有差异。聚类分析虽然可以给汉语方言研...
关键词:汉语方言研究 聚类分析 NTSYS SPSS 
保留入声的汉语方言被引量:7
《贺州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25-32,共8页项梦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9JJD740002)
根据《汉语方言地图集》语音卷013图介绍930个汉语方言点保留入声的情况,并绘制必要的方言地图。官话多数方言的入声已消失,但保留入声的方言也超过了四分之一数,主要集中在晋陕官话、江淮官话和部分西南官话。南方方言中,粤语、闽语、...
关键词:《汉语方言地图集》 入声 方言地图 
吴语的“鲎”(虹)被引量:3
《长江学术》2014年第3期113-122,共10页项梦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区域类型视角下的汉语方言计量性比较研究"(项目批准号:2009JJD740002)
吴语谓虹为"鲎"。本文根据《汉语方言地图集》词汇卷006图绘制出"鲎"(虹)的地理分布图,确认把"鲎"(虹)视为吴语的特征词之一是恰当的,并进一步梳理文献,指出"鲎"(虹)的本字是"雩"。《六书故》(南宋)的"越人谓虹为鲎"就词源而言来自《尔...
关键词:吴语 谓虹为“鲎” 地理分布 本字 
汉语方言里的“挑”被引量:1
《现代语言学》2014年第3期115-130,共16页陈稚瑶 项梦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区域类型视角下的汉语方言计量性比较研究”的资助(项目批准号:2009JJD740002)。
本文以《汉语方言地图集·词汇卷》133图为依据,讨论930个汉语方言点挑的说法。“担”和“挑”是通行最广的两种优势词形,分别见于510个方言点(453 + 57)和393个方言点(343 + 50)。“挑”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及华北平原和东北地区,“...
关键词:汉语方言地图集  本字考证 解释性地图 
汉语方言里的拾取义动词(下)被引量:1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2014年第1期60-91,223,共34页项梦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区域类型视角下的汉语方言计量性比较研究”的资助(项目批准号2009JJD740002)
本文以《汉语方言地图集》词汇卷147图'捡'的研究为例,说明词形的恰当分类依赖于本字考证工作的深入,只有把词源梳理清楚了,才能准确地描述词语之间的历史关系,解释性地图的绘制和分析才不会走向歧途。本文的研究可以充分说明汉语方言...
关键词:汉语方言 拾取义动词 本字考证 解释性地图 
番薯的词汇地理学研究被引量:8
《现代语言学》2014年第1期44-67,共24页倪志佳 项梦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区域类型视角下的汉语方言计量性比较研究”的资助(项目批准号:2009JJD740002)。
本文以《汉语方言地图集》(LACD)词汇卷015图为依据,在梳理本字和若干方言语料的基础上,把930个汉语方言点番薯说法的词形重新分为6大类(“薯”类、“芋”类、“地瓜”类、“山药”类、“萝卜”类、“葛”类)47小类,绘制出必要的解释性...
关键词:汉语方言地图集 番薯 词形分类 解释性地图 
汉语方言里的拾取义动词(上)被引量:2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2013年第2期80-88,245,共10页项梦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区域类型视角下的汉语方言计量性比较研究”的资助(项目批准号2009JJD740002)
本文以《汉语方言地图集》词汇卷147图'捡'的研究为例,说明词形的恰当分类依赖于本字考证工作的深入,只有把词源梳理清楚了,才能准确地描述词语之间的历史关系,解释性地图的绘制和分析才不会走向歧途。本文的研究可以充分说明汉语方言...
关键词:汉语方言 拾取义动词 本字考证 解释性地图 
赣语古全浊声母今读浊音的类型被引量:3
《语言学论丛》2013年第1期16-32,378-379,共19页项梦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区域类型视角下的汉语方言计量性比较研究”的资助(项目批准号:2009JJD740002)
赣语古全浊声母今读浊音有武宁型和蒲圻-临湘型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属于存古,其特点是塞音三分;第二种类型属于创新,其特点是塞音两分。从表面上看,蒲圻-临湘型赣语跟武宁型赣语的古全浊声母今读都是浊音,实际上这是由回头演变造成的...
关键词:赣语 浊塞音的类型 存古 回头演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