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06GI-03)

作品数:6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庞天佑更多>>
相关机构:湛江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历史文献研究》《武陵学刊》更多>>
相关主题:历史总结博学通识儒家思想儒家经典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论理学对宋代史学的深刻影响
《武陵学刊》2013年第1期82-88,共7页庞天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中国古代历史盛衰思想研究"(06G1-03)
理学是一种哲理化的儒学,反映出宋代哲人对于宇宙自然与人类社会的理性思考,具有形上本体论与道德伦理论双重属性,对于宋代史学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宋代学者既以天理为万物本原,又视天理为永恒不变的道德原则。他们关注纲纪伦常与盛衰...
关键词:理学 宋代史学 深刻影响 
论中国古代学者的博学与通识被引量:1
《武陵学刊》2012年第5期77-85,共9页庞天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中国古代历史盛衰思想研究"(06GI-03)
中国古代学者重视博学,推崇通识。博学强调学习的广泛性,通识注重见解的全面性。综合考察中国古代学者的博学与通识,可以看到其对于知识的追求与渴望,体察其治学范围的拓展与研究水平的提高,把握其整体思维与归纳方法,认识其人生理念与...
关键词:中国古代学者 博学 通识 
论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学者的人文精神被引量:1
《武陵学刊》2012年第3期59-66,共8页庞天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中国古代历史盛衰思想研究"(06GI-03)
中国古代学者关注人与社会中的一切,心系民族的前途与生民的命运,忧患天下的兴亡与国家的盛衰,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他们站在时代的高处从历史的角度把握人生,向往在现实社会中建功立业,探讨学术问题与服务现实社会融为一...
关键词:儒家思想 中国古代学者 人文精神 
论因时通变与历史盛衰
《武陵学刊》2011年第3期56-62,共7页庞天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中国古代历史盛衰思想研究"(06GI-03)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通变的含义是多方面的:既是华夏哲人对于宇宙万物存在形式的认识,又是他们因应环境变化行为处事的方法与原则;既是有作为的政治家治国兴邦的施政理念,又是思想家、史学家反思历史、考察盛衰的史学思想。因为一切事物...
关键词:因时通变 施政理念 史学思想 历史盛衰 
论宋代学者历史总结的旨趣
《武陵学刊》2010年第5期67-72,共6页庞天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中国古代历史盛衰思想研究"(06GI-03)
"据古鉴今,以立时治"不仅仅可以看成宋仁宗对《新唐书》的评价,还可以作为宋代学者历史总结的旨趣来考察。"据古鉴今,以立时治"的历史总结的旨趣,反映出宋代学者对传统的以史为鉴思想与以史经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显示出理学思想的影响...
关键词:宋代学者 历史总结 治国之道 
论儒家经典的历史总结被引量:1
《历史文献研究》2010年第1期299-310,共12页庞天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中国古代历史盛衰思想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06GI—03
《周易》、《尚书》、《诗经》等儒家经典,虽然作者多不可考,具体內容又各不相同,但都以上古或西周、春秋的社会作为关注点,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天下的盛衰与社会的变化,都包含着以史为鉴、治国兴邦的强烈意识,不仅蕴涵对于宇宙自然与...
关键词:儒家经典 历史总结 渊源 特点 影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