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4109)

作品数:17被引量:183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杜忠东熊祎张永兰郑远征赵春娜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医刊》《中国临床医生杂志》《Chinese Medical Journal》《国际儿科学杂志》更多>>
相关主题:川崎病冠状动脉瘤巨大冠状动脉瘤华法林儿童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101例中长期随访被引量:13
《中华儿科杂志》2021年第2期101-106,共6页熊祎 张永兰 杜忠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4109)。
目的总结分析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GCAA)患儿的临床特点及中长期预后。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4年建立的川崎病冠状动脉瘤随诊患儿队列中选择符合标准的101例GCAA患儿进行总结。GCAA诊断标准为冠...
关键词: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冠状动脉瘤 预后 
川崎病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6
《中华儿科杂志》2020年第11期953-956,共4页汪顺雨 刘庚英 杜忠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4109)。
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crophage activation syndrome,MAS)属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罕见并发症,KD合并MAS(KD-MAS)发病急,病死率高,临床需尽早识别、及时治疗。本文对近年来KD-MAS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早期识别、诊断及治疗进...
关键词: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 川崎病 临床研究进展 流行病学 早期识别 发病机制 及时治疗 诊断及治疗 
肿瘤坏死因子阻断剂在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川崎病患儿的应用被引量:12
《中华儿科杂志》2020年第3期248-251,共4页熊祎 杜忠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4109)。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是川崎病的治疗难点与关注焦点,本文就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定义、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阻断剂的治疗机制、英夫利昔单抗和依那西普在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患儿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对TNF-α阻断剂治疗川崎病丙种...
关键词:川崎病 依那西普 英夫利昔单抗 治疗机制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 阻断剂 肿瘤坏死因子 治疗难点 
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瘤患儿服用华法林致消化道出血报道被引量:7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0年第2期227-229,共3页熊祎 张永兰 黄艳华 杜忠东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81274109);北京市顺义区卫生计生委科研发展专项重点项目(Wsjzkyfzzx-z-01)
目的提高儿科临床对华法林所致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两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瘤患儿口服华法林所致消化道出血的诊治经过。结果病例1为5岁女童,因川崎病合并右侧串珠样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服用华法林...
关键词:川崎病 冠状动脉瘤 小儿 华法林 消化道出血 
川崎病巨大冠状动脉瘤患儿服用华法林致血尿一例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0年第1期149-150,共2页熊祎 张永兰 杜忠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274109);北京市顺义区卫生计生委科研发展专项重点项目(Wsjzkyfzzx-z-01)。
川崎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其冠状动脉并发症已成为儿童最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患儿常规口服华法林预防冠状动脉血栓,可改善患儿长期预后。儿童华法林抗凝强度受多因素影响,有发生出血等不良反应的风险,临床应用比较谨慎...
关键词:川崎病 后天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瘤 华法林 病例摘要 肉眼血尿 冠状动脉血栓 阿司匹林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儿童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国际儿科学杂志》2020年第1期5-8,共4页刘庚英(综述) 杜忠东(审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4109、30973238)。
儿童心肌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虽不是很高,但因治疗手段有限,往往预后较差,易导致心源性猝死,成为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干细胞技术和再生医学的迅速发展,干细胞移植已被证实可以促进心肌细胞再生,...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 心血管疾病 儿童 
疫苗接种与川崎病被引量:4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9年第2期136-139,共4页陈笑征 杜忠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274109);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B类/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重大科研项目(KZ201010025024);北京市顺义区卫生计生委科研发展专项重点项目(Wsjzkyfzzx-z-01)
自1967年日本报道全球首例川崎病以来,多数国家的川崎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川崎病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是由某些已知或未知的普通抗原或超抗原作用在易感人群体内,引起机体免疫细胞的异常活化、炎性介质及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
关键词:接种 疫苗 川崎病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诊断及治疗被引量:15
《中国医刊》2018年第4期365-369,共5页陈笑征 杜忠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274109);北京自然科学基金B类/北京教育委员会重大科研项目(KZ201010025024);北京市顺义区卫生计生委科研发展专项重点项目(Wsjzkyfzzx-z-01)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早产儿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双胎、宫内缺氧、低胎龄及低出生体重、宫内感染或生后合并感染等均为早产儿PDA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目前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检査,而近年来...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 诊断和治疗 早产儿 
川崎病儿童冠状动脉病变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6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6年第9期659-661,共3页赵春娜 杜忠东 高灵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4109,30973238);北京自然科学基金B类/北京教育委员会重大科研项目(KZ201010025024);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创新平台项目(PXM2011_014226_07_000085)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331例KD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性别、年龄、不完全KD、发热天数、静脉注...
关键词: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危险因素 
川崎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2
《中华儿科杂志》2016年第2期158-160,共3页马乐 杜忠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4109,30973238);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KZ201010025024);北京市科技创新项目(PXM2011_014226_07_000085)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其特征为广泛的中小血管炎症,以心血管系统的损害最为严重。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与功能障碍是血管炎发生的始动环节。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免疫损伤主要指内皮细胞在一系列的刺...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机制 川崎病 细胞间黏附分子 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全身血管炎 小血管炎症 心血管系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