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773026)

作品数:5被引量:3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贾若祥侯晓丽胡勇袁朱更多>>
相关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工商大学宏观经济研究院更多>>
相关期刊:《宏观经济管理》《中国发展观察》《中国经贸导刊》《宏观经济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功能区生态功能区保护区域生态保护生态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生态补偿的若干问题解析被引量:6
《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第2期49-51,共3页刘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主体功能区划中的限制开发区域补偿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70773026)
我国是一个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国家,根据全国第二次遥感调查,我国水土流失总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其中水蚀面积165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91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原因复杂,水蚀、风蚀、冻融侵蚀和重力侵蚀相互交错,分布面积广,治理难度大。...
关键词:生态补偿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人口数量 补偿对象 防治区 水土流失治理 
我国湿地生态功能区补偿机制的思路与对策研究被引量:2
《发展研究》2009年第12期40-42,共3页袁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我国主体功能区划中的限制开发区域补偿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70773026)
湿地生态功能区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限制开发区域中的一种类型。其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既与其他限制开发区域有共性,也有独特之处。其基本思路是:保护第一,从严控制开发行为;为确保湿地生态功能供给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持和稳定...
关键词:湿地 生态功能区 补偿机制 转移支付 生态税收 
亟须建立和完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被引量:7
《宏观经济管理》2009年第6期40-42,共3页胡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主体功能区划中的限制开发区域补偿机制研究"(70773026)阶段成果
一、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我国拥有天然草原近4亿公顷,居世界第二位,占国土面积的41.7%,面积大约是耕地的3.2倍、林地的2.5倍,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与森林一起构成我国...
关键词:生态补偿机制 天然草原 绿色生态屏障 国土面积 陆地生态系统 防风固沙 生态环境 涵养水源 
国际上关于生态保护区域利益补偿的理论、方法、实践及启示被引量:10
《宏观经济研究》2009年第5期67-72,79,共7页高国力 丁丁 刘国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主体功能区划中的限制开发区域补偿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707730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上世纪初以来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逐步建立和形成关于各类生态保护区域利益补偿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并在此指导下相继开展了国家公园保护、矿区复垦、水权交易、绿色标识等方面类型多样的探索性实践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这对于...
关键词:生态保护 利益补偿 限制开发 禁止开发 
限制开发区域中森林生态功能区的利益补偿机制问题被引量:9
《中国发展观察》2009年第8期29-32,共4页贾若祥 侯晓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我国主体功能区区划中的限制开发区域补偿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70773026
森林生态功能区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限制开发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长白山森林生态功能区、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功能区、秦巴生物多样性功能区、藏东南高原边缘森林生态功能区、新疆阿尔泰山...
关键词:生态功能区 森林生态 利益补偿 开发区 机制问题 “十一五”规划 生物多样性 小兴安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