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6ZD75001)

作品数:11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陈红旗更多>>
相关机构:嘉应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作家》《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嘉应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诗人蒲风诗歌创作论中国诗歌会张资平小说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黑暗社会的批判与诗歌歌谣化的努力(1924-1934)——客籍诗人蒲风诗歌创作论(上)被引量:1
《嘉应学院学报》2014年第9期60-65,共6页陈红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0CZW05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09YJC751035);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06ZD75001);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科与专业建设专项资金科研类项目(2013WYXM0106);广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项目[粤财教〔2013〕246号]
客籍诗人蒲风是中国诗歌会中最优秀的诗人之一。1924-1934年间,蒲风创作了大量的进步诗歌,出版了代表作《茫茫夜》,并发出了鼓动民众大胆破坏旧社会的呐喊声。1932年他加入"左联"后,自觉参与中国诗歌会开展的现实主义诗歌运动,积极倡导...
关键词:蒲风 中国诗歌会 客籍诗人 诗歌歌谣化 
国防诗歌的拥趸与抗日战争的歌者(1936-1942)——客籍诗人蒲风诗歌创作论(下)被引量:2
《嘉应学院学报》2014年第12期53-58,共6页陈红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0CZW05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09YJC751035);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06ZD75001);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科与专业建设专项资金科研类项目(2013WYXM0106);广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项目[粤财教〔2013〕246号]
1936-1942年间,火热的爱国热情和强劲的抗日情绪促使蒲风响应"国防诗歌"的号召,相继创作并出版了《钢铁的歌唱》《抗战三部曲》等多部鼓吹抗日斗争的诗集,这些诗集抒写了诗人自我和民众的爱国热情,批判了日帝的凶残无耻,揭露了国民党的...
关键词:蒲风 客籍诗人 国防诗歌 抗日战争 诗歌大众化 
农村革命与台湾往事的长篇书写(1934-1936)——客籍诗人蒲风诗歌创作论(中)
《嘉应学院学报》2014年第10期62-65,共4页陈红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0CZW05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09YJC751035);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06ZD75001);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科与专业建设专项资金科研类项目(2013WYXM0106);广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项目[粤财教〔2013〕246号]
1934-1936年间,客籍诗人蒲风创作了两部长篇叙事诗——《六月流火》和《可怜虫》。《六月流火》讴歌了农民反抗怒潮下的巨大力量,展现了革命流火将烧遍穷乡僻壤和旧世界即将被砸碎的壮阔图景。《可怜虫》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台湾早日摆脱...
关键词:蒲风 客籍诗人 《六月流火》 《可怜虫》 叙事长诗 
用生命和血泪书写真、善、美的客籍诗人——任钧论(下)被引量:1
《嘉应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69-73,共5页陈红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0CZW05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09YJC751035);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06ZD75001)
1937年以后任钧的诗充满了抗日激情和批判精神,表达了对民族革命战争胜利的渴望,揭露了重庆大后方的政治黑幕,也彰显了其认同"国防文学"口号的立场和限度。新中国成立以后,任钧在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纯朴的爱家爱乡的客家精神的导引下,...
关键词:任钧 中国诗歌会 客籍诗人 
用生命和血泪书写真、善、美的客籍诗人——任钧论(上)
《嘉应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65-70,共6页陈红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0CZW05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09YJC751035);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06ZD75001)
任钧是中国诗歌会的发起人之一,是1930年代崛起的讽刺诗的先驱和抗战文学的先行者,更是新诗坛中一名重要的现代客籍诗人。任钧在1937年以前创作的诗歌,辛辣地讽刺了黑暗的中国社会现实,深刻地批判了国民党的专制统治,猛烈地抨击了日帝...
关键词:任钧 中国诗歌会 客籍诗人 
张资平的小说命运与文学末路
《作家》2012年第16期23-24,2,共3页陈红旗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招标课题“张资平与中国现代通俗文学”(课题编号:09KYKT11);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客籍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课题编号:06ZD75001)资助课题与项目
张资平一生有过五次小说被"腰斩"的经历,这些"腰斩"最终断送了他的文学之路。张资平的遭际再次证明,作家的人格操守极为重要。
关键词:张资平 “腰斩” 文学末路 人格操守 
俗趣、滥情与排日:1930-1933年的张资平小说
《嘉应学院学报》2012年第7期59-64,共6页陈红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0CZW05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09YJC751035);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招标课题(09KYKT11);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06ZD75001)
思想的糜烂和情趣的俗化使得张资平在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彻底走向滥情的"通俗"文学创作。由于过于注重对人物性心理和性行为的描写,所以他的婚恋小说几乎成了男女性欲表现的自然记录,即使是排日小说也被他写成了生硬的多角恋爱模式。此...
关键词:张资平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 情色书写 婚恋小说 排日小说 
张资平小说的评论角度及其他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2年第10期30-33,共4页陈红旗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招标课题"张资平与中国现代通俗文学"(09KYKT11);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客籍作家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06ZD7500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中国左翼文学的发难与演进(1927-1937)"(09YJC75103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左翼文学研究"(10CZW058)
丧失气节和艺术缺陷并非张资平的全部。张资平小说的时代意义、艺术价值和艺术风格以及他对中国现代情爱叙事领域所带来的新视域和写作模式,值得从学理角度给予正面评判。学界将他定性为新文学作家,并以新文学的特质去比对其小说的艺术...
关键词:张资平 情爱叙事 通俗文学 
张资平与中国现代通俗文学(1920-1927)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50-56,共7页陈红旗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招标课题"张资平与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编号:09KYKT11);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客籍作家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编号:06ZD7500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左翼文学研究"(编号:10CZW05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中国左翼文学的发难与演进(1927-1937)"(编号:09YJC751035)的阶段性成果
张资平在1920至1927年间的读书经历和创作情况表明,他与通俗文学之间有着真切的联系,他在作品中一直显在或潜在地吸纳和彰显通俗文学的某些趣味,并揉之以一定的现代视域。张资平喜欢在小说中运用"多角恋爱"的叙事模式,其原因在于:他深...
关键词:张资平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 多角恋爱 
俗趣·伪革命与多角恋:1928年—1929年的张资平小说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2年第6期27-30,共4页陈红旗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招标课题(09KYKT11);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06ZD7500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0CZW05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09YJC751035)
张资平在1928年—1929年间创作了一些"革命"小说,展现出了某些严肃的艺术倾向。不过,他在转向"革命文学"后不久就回到了自己俗套的艺术作风和创作取向上。张资平被进步文艺界批评之后,开始借助小说大肆讥嘲、恶讽乃至诅咒左翼文艺界,这...
关键词:张资平小说 俗趣 伪革命 多角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