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1KDB013)

作品数:3被引量:0H指数: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沈友军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党内民主选举制干部工作民主后备干部共产国际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中共领袖更替历程(1921-1935):从由共产国际指导到独立自主决定
《红广角》2013年第10期46-49,共4页沈友军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共产党领袖产生与新老交替机制建设90年基本经验研究"(11KDB013)阶段性成果
在遵义会议之前,中国共产党领袖的产生与更替都是由共产国际指导和决定的,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到王明都是如此。长征途中,党中央同共产国际的联系暂时断绝。遵义会议实质上罢免了博古的最高领导权,并选出了新领导人张闻天...
关键词:领袖更替 共产国际 遵义会议 
扩大后备干部工作民主的必要性与途径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第5期14-18,共5页沈友军 
2011年度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共产党领袖产生与新老交替机制建设90年基本经验研究"(批准号11KDB0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后备干部制度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其制度条件是干部选拔任用的委任制。委任制下的后备干部制度存在重要弊端,如出现升官"捷径"、团干部晋升优先等,这在苏联和当代中国同样存在。后备干部制度也不一定能确保共产党的事业万古长青。新...
关键词:后备干部 委任制 选举制 公推直选 团干部晋升优先 
不断完善的中共领袖产生与新老交替机制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2年第3期77-80,共4页沈友军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共产党领袖产生与新老交替机制建设90年基本经验研究>(11KDB0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共领袖产生与新老交替机制不断完善,经历了2大阶段5种类型。第一阶段从中共成立到遵义会议,为共产国际指导机制。第二阶段则从遵义会议至今,出现过4种类型:党内民主斗争机制(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终身制并指定接班人机制(遵义...
关键词:领袖 产生 新老交替机制 党内民主 民主推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