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FX069)

作品数:13被引量:287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胡学军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政法论坛》《厦门大学法律评论》《中国法学》《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规范说要件事实裁判裁判方法环境侵权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证明责任泛化理论批判--以“物”之争议的举证证明为中心被引量:3
《河北法学》2021年第3期17-33,共17页胡学军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民事证明责任的实证考察与制度重构》(13BFX069)的阶段性成果。
民事案件中任何生活事实模糊不清时都一律按证明责任裁判来加以处理,是实践中存在的一种“证明责任泛化”现象。疑难案件中“物的同一性”证明问题也被归为证明责任分配难题,就是这一倾向的典型表现。证明责任并非解决事实“证明难”的...
关键词:证明责任 要件事实 物的同一性 具体举证责任 
证明责任制度本质重述被引量:38
《法学研究》2020年第5期139-157,共19页胡学军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民事证明责任的实证考察与制度重构”(13BFX069)的阶段性成果。
证明责任概念本质所指为客观证明责任,主观抽象证明责任为客观证明责任之表象,而具体举证责任实为证明责任之假象。在“规范说”的方法论下,证明责任既非事实问题,也非纯粹的法律问题,而属将事实与法律连结的“法律适用”问题。证明责...
关键词:证明责任 客观证明责任 主观抽象证明责任 证明责任规范 
在“生活事实”与“法律要件”之间:证明责任分配对象的误识与回归被引量:44
《中国法学》2019年第2期239-259,共21页胡学军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事证明责任的实证考察与制度重构”(项目批准号:13BFX069)的研究成果
我国证明责任研究长期以来聚焦于证明责任在主体间的分配,而忽略了证明责任分配客体的具体指涉,因此常在现实案件中陷入误区。证明责任并非为解决证据短缺导致的生活事实“模糊不清”,生活事实“模糊不清”亦不宜作证明责任裁判。本质上...
关键词:证明责任 生活事实 法律要件 要件事实 真伪不明 
中国式举证责任制度的内在逻辑——以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为中心的分析被引量:30
《法学家》2018年第5期91-105,194,共15页胡学军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事证明责任的实证考察与制度重构"(13BFX069)的阶段性成果
我国目前司法实践中仍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尤其流行在证据短缺导致事实难以判断的情况下"转换举证责任"。我国语境中的"真伪不明"及其裁判方法与大陆法系现代证明责任理论名同实异。此种中国式举证责任制度与学界...
关键词:证明责任 中国式举证责任 真伪不明 举证责任转换 证明责任裁判 
为“事实真伪不明”命题辩护被引量:9
《法商研究》2018年第2期60-70,共11页胡学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FX069)
证明责任理论是因"事实真伪不明"这一认知情形的处理而产生的理论建构,"真伪不明"是一种诉讼中客观存在的对案件事实的认知状态。真伪不明情形及证明责任裁判方法有其独立存在的意义。现代证明责任理论立基于"事实真伪不明"命题,而绝非...
关键词:事实真伪不明 证明责任 证明标准 裁判方法 
举证证明责任的内部分立与制度协调被引量:5
《法律适用》2017年第15期10-17,共8页胡学军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民事证明责任的实证考察与制度重构"(批准号:13BFX06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举证责任概念产生于我国民事审判实践,而证明责任则是我国理论上引进的"舶来品"。统一的"举证证明责任"概念内部仍存在不同侧重与区分:举证责任针对的对象是具体生活事实的"模糊不清",而证明责任针对的是作为裁判前提条件的法律构成要件...
关键词:举证证明责任 对象 分配 功能 
论证明责任作为民事裁判的基本方法——兼就“人狗猫大战”案裁判与杨立新教授商榷被引量:14
《政法论坛》2017年第3期141-155,共15页胡学军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民事证明责任的实证考察与制度重构"(项目编号:13BFX069)的阶段性成果
证明责任之所以成为"民事诉讼的脊梁",在于其作为民事案件基本裁判方法的功能。在传统司法三段论之外,现代证明责任上升为民事案件基本裁判方法是因"规范说"而兴起,并由"修正规范说"加以完成的。我国司法实践中长期忽视证明责任的裁判...
关键词:证明责任 裁判方法 规范说 修正规范说 动物致害侵权 
证明责任“规范说”理论重述被引量:32
《法学家》2017年第1期63-76,共14页胡学军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事证明责任的实证考察与制度重构”(13BFX069)的阶段性成果
证明责任理论包含三个层次的方法论,即案件事实真伪不明时的裁判方法、证明责任分配方法及对这种分配规则的具体化与正当化方法。证明责任的实质是法律适用问题,而法律解释是法律适用的基础性作业,对实定法规范解释方法的选择不构成规...
关键词:证明责任 规范说 修正规范说 法律解释 法律漏洞 
我国民事证明责任分配理论重述被引量:34
《法学》2016年第5期38-50,共13页胡学军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民事证明责任的实证考察与制度重构"(项目编号:13BFX069)的阶段性成果
我国民事证明责任分配理论之所以长期纷争不定,根源在于对证明责任概念的界定模糊不清。具体举证责任与抽象证明责任性质不同,各具分配与承担规则。"谁主张,谁举证"、"举证责任转换"、"举证责任倒置"及"法官分配举证责任"均更为符合对...
关键词:民事证明责任 具体举证责任 证明责任分配 “规范说” 
论具体举证责任与抽象证明责任的二元分立被引量:2
《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14年第2期70-86,共17页胡学军 
江西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基金资助;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民事证明责任的实证考察与制度重构”(项目号13BFX069)研究成果
"举证责任"的原初含义就是当事人运用证据对诉讼中的主张加以证明的行为责任,这一概念的源头并非现代证明责任理论,因此将其归入证明责任内涵的一部分必然引起证明责任作为一个整体概念的性质难以界定,并导致其分配标准与分配规范模糊...
关键词:证明责任 具体举证责任 证明行为规则 双层调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