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1BSSH007)

作品数:7被引量:8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王浩斌更多>>
相关机构:吉首大学河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理论与现代化》更多>>
相关主题:解释学历史定位中国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论社会主义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毛泽东对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诠释及其精神实质被引量:1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19-24,共6页王浩斌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研究"部分成果;项目编号:01BSH007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过程中,事实上形成了对于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诠释,形成了早期形态的科学发展观,其精神实质就是试图通过革命或类革命的方式来推进和实现科学发展以促进和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关键词:毛泽东 科学发展观 实践诠释 精神实质 
试论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研究的历史定位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1-4,共4页王浩斌 王飞南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研究";(项目编号:01BSH007)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作为一门在中国科学诠释或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学问,它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境界,在整个马克思主义解释史上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关键词:中国马克思主义 解释学 历史定位 
试论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研究的历史定位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1-5,共5页王浩斌 王飞南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研究"部分成果;课程编号:01BSH007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作为一门在中国科学诠释或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学问,它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境界,在整个马克思主义解释史上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关键词:中国马克思主义 解释学 历史定位 
中国传统伦理及其价值实现的本体论诠释被引量:1
《理论与现代化》2008年第3期52-57,共6页王浩斌 王飞南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课题"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研究"部分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1BSH007
主体性构成了伦理与价值共同的本体论基础,伦理价值的实现从根本上说不是单纯的客体问题。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本质特征在于它体现或表现为一种"差序格局",由此决定了中国传统伦理特定的道德化价值实现和制度化价值实现的路径抉择:中国...
关键词:中国传统伦理 价值实现 本体论诠释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探求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1期22-26,共5页王浩斌 王飞南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01BSH007]
邓小平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科学的实践探求,从而成为引领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持续、快速而健康发展的重要思想保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关键词:邓小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实践探求 
道德整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本质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35-38,共4页王浩斌 王飞南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研究"部分成果;项目编号:01BSH007。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与当代诠释,其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无论是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考察,还是从事实判断以及价值判断的角度来分析,道德整合都构成了社会主义荣辱观...
关键词:道德整合 社会主义荣辱观 实践本质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的可持续发展被引量:6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65-70,共6页王浩斌 王飞南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课题"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研究"(01BSSH00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蕴着深厚的人学实践目标诉求。目前学术界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和谐社会的主要人学实践目标,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极端简单化、片面化以及程式化的理论阐释,是不准确的。事实上,人的可持续发展而非仅仅是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人的可持续发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