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ZJ025)

作品数:6被引量:1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张禹东余晓慧陈景熙钟大荣更多>>
相关机构:华侨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青海社会科学》《宗教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海外华人传统文化华人华侨宗教认同德教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海外华人社会网络与华人宗教传播:泰北德教团体创建考
《世界宗教研究》2013年第1期71-84,共14页陈景熙 张禹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海外华人文献与中华文化传承”(批准号:12YJC770008);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海外华人社会网络与中国传统宗教的关系研究”(批准号:10BZJ025)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以泰国北部地区清莱、喃邦二府三家德教团体区域为研究对象,运用田野调查中所收集的特刊、乩文、碑刻、回忆录等泰国华人文献及口述史料,勾勒这三家德教团体在20世纪50、60年代的创建与传播的历史过程与具体机制,试图在实证研究的...
关键词:德教 泰北 扶鸾 修骷 海外华人 
海外华人宗教团体赈济侨乡社会机制研究被引量:3
《世界宗教文化》2013年第1期45-48,共4页陈景熙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华侨大学侨办科研项目《侨乡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编号10QSK1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海外华人文献与中华文化传承》(批准号:12YJC770008);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海外华人社会网络与中国传统宗教的关系研究”(批准号:10BZJ025)的研究成果
本文以海外华人宗教"德教"团体为研究对象,以民国年间汕头市北侧澄海德教紫澄阁为具体案例,运用田野调查、文献检索所收集的侨乡历史文献,在考证紫澄阁由创立至组织"明德善社"的历史脉络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948年至1949年间该德教团...
关键词:海外华人宗教 侨乡社会 德教 汕头 
海外华人传统宗教与社会和谐——以东南亚为例的观察与思考被引量:1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8-13,共6页张禹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ZJ025);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2008B067)
华人传统宗教信仰的内涵具有混融性;华人传统宗教是华人会馆、宗亲会、宗祠建立和运作的重要基础,也是华人社群关系整合的推进力量;华人传统宗教还是华人居住地种族和睦、社会和谐的重要促进因素。
关键词:华人传统宗教 华人社群关系 社会和谐 
宗教认同在华人华侨精神家园建设中的和谐意蕴被引量:3
《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106-110,共5页余晓慧 张禹东 
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海外华人社会网络与中国传统宗教的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0BZJ025);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华侨华人宗教与社会和谐--跨国生存空间的研究视域"(2008B067)
身处异国他乡的华人华侨,面对异域文化的冲击与漂泊的境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更自觉更迫切,宗教认同成了一部分华人华侨寻求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这种认同来自于宗教活动中所获得的"福报"、集体归属感和心灵状况的改善。通过不同的宗...
关键词:宗教认同 华人华侨 传统文化 和谐 
东南亚华侨华人宗教的历史角色与当代价值被引量:2
《宗教学研究》2011年第1期213-217,共5页钟大荣 张禹东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华侨华人宗教与社会和谐--跨国生存空间的研究视域》(2008B067);“联校教育社科医学研究论文奖计划”项目《从中华文化到华人文化--华侨华人生存衍变的文化哲学研究》(ZS08010);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海外华人社会网络与中国传统宗教的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0BZJ025)
东南亚华侨华人宗教作为母文化——中华传统宗教文化在异时空的一种转型和再生,是源于中华传统宗教文化,广泛地吸收了东南亚本土宗教文化和西方宗教文化而形成的;转型后的东南亚华侨华人宗教在华人社会和所居地社会的当代文化价值体现...
关键词:东南亚 华侨华人 宗教 
宗教认同:华人华侨和谐共生的精神依托被引量:3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15-20,共6页余晓慧 张禹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ZJ025);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2008B067)
华人华侨对中华民族传统宗教的认同其实就是一种文化认同,这种认同来自于宗教活动中所获得的"福报",集体归属感和心灵状况的改善。通过不同的宗教认同形式,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人们疏离飘荡的心灵得到了慰籍与安宁。由此,由宗...
关键词:宗教认同 华人华侨 传统文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