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08B062)

作品数:5被引量:1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王敏李端生张旺更多>>
相关机构:吉首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贵州民族研究》《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当代文坛》《电影文学》更多>>
相关主题:新中国电影文化想象农民形象话语权力农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乡村知识分子的四张面孔——新中国电影中的乡村知识分子形象的身份观照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45-47,共3页王敏 
湖南省教育厅2008年优秀青年课题<想象农民的方式--新中国电影农民形象研究>(08B062)
在我国的社会语境中,乡村与知识分子都负载了极为丰富的文化含义。乡村知识分子,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构成了农民群体中独特的群落,更是在电影的叙事层面记录和表征着不同的文化想象。文章将以1949年以来的中国电影中的乡村知识分子形象为线...
关键词:乡村知识分子角色 身份 文化 
想象农民的方式——新中国电影中的农民形象与文化想象被引量:3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73-79,共7页王敏 
湖南省教育厅2008年优秀青年课题(08B062)<想象农民的方式--新中国电影中的农民形象研究>阶段成果之一
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民阶级不仅是阶级实体,也是文化的隐喻载体,是文化想象和塑形的对象。其间,不仅涉及政治、文化的现实韬略考量,更蕴涵了中国式现代性想象诸种取向的更迭、变迁与碰撞。本文将对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电影中的农民...
关键词:农民 隐喻 想象 话语权力 
底层记忆与文化想象--新中国电影中的流动农民形象建构及其文化阐释被引量:3
《当代文坛》2008年第6期92-94,共3页王敏 李端生 
湖南省教育厅2008年优秀青年课题《想象农民的方式新中国电影农民形象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科研项目号:08B062
中国电影银幕上的流动农民形象在叙事与意识形态层面都表征着重要的意义。从建国初期电影银幕上的缺失到90年代以来城市题材影片中流动农民形象的蔚为大观,流动农民形象的叙述与呈现成为中国电影创作中一个颇具意味的文化现象。本文把...
关键词:流动农民 多元化 文化想象 
“病躯的疗救”:新电影农民形象的身体寓言被引量:2
《电影文学》2008年第19期8-10,共3页王敏 
湖南省教育厅2008年优秀青年课题《想象农民的方式——新中国电影农民形象研究》阶段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8B062)
得病的身体不仅标识着人物身体受难这一基本的事实,而且作为一种文化的隐喻载体表达着丰富的文化含义。拍摄于新中国十七年时期的《枯木逢春》与《白毛女》为我们呈现的是关于乡村妇女身体的叙事,以其丰富性和多义性,给予我们将其以文...
关键词:得病的身体 隐喻 文化寓言 权力 
想象“湘西”的方式——“湘西”符号的影像建构及其文化意蕴被引量:2
《贵州民族研究》2008年第5期88-92,共5页王敏 张旺 
湖南省教育厅2008年优秀青年课题"新中国电影农民形象研究"(08B062)阶段成果之一。
影视剧中的湘西,不仅指代以湘西为背景的视觉影像,而且也是我国民族生存和文化困境折射于当下传媒介质中的文化表征。本文将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出发,对影像湘西的历史的梳理入手,揭示"湘西"符号影像建构的逻辑、想象湘西的方式,并探询蕴...
关键词:湘西 匪患 田园 文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