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2012B69)

作品数:5被引量: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姬蕾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文艺争鸣》《新疆社会科学》《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更多>>
相关主题:五四新文学个人主义话语背景五四新文化运动《孤独者》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论“五四”新文学中的个人主义话语对文学内容的影响被引量:2
《新疆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152-156,共5页姬蕾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个人主义话语的流变研究"(2012B6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五四"新文学运动是受新文化运动的催生而出现的,在理论与创作方面都受到新文化运动各种思潮的影响,其中很重要的一种即个人主义话语。在新文学的理论指导层面,胡适的《易卜生主义》与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新文学内容的变革产生了重...
关键词:“五四”新文学 个人主义话语 文学内容 
启蒙者的孤独——个人主义话语背景下鲁迅的孤独体验被引量:1
《文艺争鸣》2013年第11期51-55,共5页姬蕾 
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个人主义话语的流变研究>(2012B69);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校内青年基金项目<个人主义话语的流变与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发生>(10QN05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吴虞、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傅斯年等新文化运动先驱们都曾批判过代表三纲五常的家族制度,他们发现了“个人”,对“个人”权利的强调成为启蒙的重要内容之一。鲁迅作于1907年的《文化偏至论》中,...
关键词:个人主义 孤独体验 鲁迅 话语背景 “五四”新文化运动 启蒙者 《文化偏至论》 《易卜生主义》 
个体启蒙的另一路向——个人主义话语背景下“五四”新文学形式的变革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94-99,共6页姬蕾 
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个人主义话语的流变研究"(2012B69);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校内青年基金项目"个人主义话语的流变与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发生"(10QN055)
在新文化运动初期高涨的个人主义话语背景下,文学形式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新文学作品中的第一人称叙事大量出现,这一变革隐含着新文学作家创作思想的转变,作家自我的内心倾诉和情感体验被赋予了极高的地位。二是日记体、书信体...
关键词:个人主义话语 “五四”新文学 文学形式 
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个人主义话语的现代性内涵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125-128,共4页姬蕾 
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2012B69);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校内青年基金项目(10QN055)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个人主义话语被赋予了全新的现代性内涵。与晚清思想家们不同,新文化运动先驱们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家族制度,"夫为妻纲"、"父为子纲"成为继"君为臣纲"后阻碍个人独立、自主的重要原因,因此要"以个人本位主义,易...
关键词:“五四”新文化运动 个人主义话语 家族制度 
鲁迅《孤独者》中的三次复仇被引量:2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2年第12期35-36,164,共3页姬蕾 
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个人主义话语的流变研究>(2012B69);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校内青年基金项目<个人主义话语的流变与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发生>(10QN05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鲁迅《彷徨》中的《孤独者》与《在酒楼上》都是描写知识分子孤独与苦闷的作品,但《孤独者》比《在酒楼上》多了一份复仇的决绝、快意与自我毁灭的悲剧意识。本文总结了魏连殳的三次复仇:第一次是作为启蒙者、觉醒者对"看客们"的复仇;...
关键词:鲁迅 《孤独者》 复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