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815-1949)

作品数:15被引量:1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胡正强李海龙张龙李时新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广西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内江师范学院学报》《青年记者》《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媒介批评论略新闻事业宣传动员抗战时期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期中国漫画新闻刊物中的国家认同及其建构研究——以《上海漫画》(1936.5-1936.6)为例被引量:2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63-72,共10页胡正强 张龙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近现代媒介批评史(1815-1949)>(编号:12YJA860005);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近现代媒介批评史(1815-1949)>(编号:14BXW007)的中期研究成果
国家认同是公民与其所属的国别身份建立心理联系的过程,是现代民族国家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这一过程中,大众传播媒介是进行国家认同的主要渠道和载体。1936年5月创办的《上海漫画》作为当时中国漫坛的最重要刊物之一,...
关键词:新闻漫画 《上海漫画》 国家认同 观念建构 
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漫画宣传的主题与特色被引量:4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95-103,共9页胡正强 李海龙 
国家社科基金2014年度一般项目"中国近现代媒介批评史(1815-1949)"(14BXW00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度一般项目"中国近现代媒介批评史(1815-1949)"(12YJA860005)
在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各抗日民主根据地,漫画以其通俗易懂、感染力强而成为非常重要的舆论动员方式。揭露日寇的嗜杀凶残、阴险狡诈,讽刺敌人的外强中干、色厉内荏,讴歌解放区军民同仇敌忾、英勇杀敌的英雄壮举,揭示抗战时期国共双方既...
关键词:抗日战争 中国共产党 宣传动员 漫画 
金仲华媒介批评实践及其艺术特色论略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104-111,共8页胡正强 张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近现代媒介批评史(1815-1949)"(14BXW00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近现代媒介批评史(1815-1949)"(12YJA860005)
金仲华注重从社会环境制约的角度分析黄色新闻的流行;他认为报纸副刊有所发展固然是因文字轻松有趣可以调剂读者的阅读趣味,但也与重要新闻报道桎梏太多有关;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其实没有多少新闻自由。他在批评我国报纸上的国际新闻时...
关键词:金仲华 媒介批评 新闻阅读 
“小报大报化”:《晶报》的革新与失败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23-27,145,共5页李时新 
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近现代媒介批评史(1815-1949)"(14BXW007)的成果;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国近现代媒介批评史(1815-1949)"(12YJA860005)的成果
为了摆脱萎靡不振的困境,《晶报》以《立报》为师,学习其"小报大办"的成功经验。由于浓厚的商业性和对政治风险的规避,《晶报》"小报大报化"的实践不仅未能达到《立报》的高度,反而出现了时政新闻与色情文字共存的版面面貌。《晶报》的...
关键词:晶报 立报 小报大报化 
论媒介转换对《中国的西北角》成功的影响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22-26,共5页胡正强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近现代媒介批评史(1815-1949)"(12YJA86000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中国共产党媒介批评史(1921-2011)研究"(2012YBXM059)的部分研究成果
范长江西北采访时体现"研究红军北上以后中国的动向"主题的文本在《中国西北角》中多被删削,使该书主题更为集中。《大公报》在刊载范长江有关通讯时存在着版次不时改变、连载常常中断、每次篇幅不等、标题字号不一等瑕疵,缩限了传播效...
关键词:媒介转换 《中国的西北角》 传播载体 传播效果 
唐宋时期媒介批评探微
《青年记者》2013年第23期40-42,共3页胡正强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近现代媒介批评史(1815~1949)>(12YJA860005)的部分研究成果
在某种意义上完全可以说,人类新闻传播的发展历史就是创造价值和价值关系积淀的过程,也即媒介批评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国是世界上最先有新闻事业的国家,
关键词:媒介批评 唐宋时期 价值关系 创造价值 发展历史 新闻传播 新闻事业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媒介批评述论被引量:1
《新闻爱好者》2013年第12期55-59,共5页胡正强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近现代媒介批评史(1815-1949)>(12YJA860005)的部分研究成果
明清两朝邸报成为朝野士大夫知识分子政治文化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人们对邸报功能的认识日臻深化。媒介批评的主体虽然仍是官方意识形态的直接表达,但不满于统治者过度控制报道致使新闻传播机构陷于无报道素材的状况,社会上出现了为新...
关键词:明清时期 媒介批评 视角 方法 
稿件修改背后的意识形态踪迹——以范长江《歧途上的危机》一文为例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72-79,共8页胡正强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近现代媒介批评史(1815-1949)>(12YJA860005);南京理工大学自主科研专项计划项目<中国近现代媒介批评史>(201GJPY030)的部分研究成果
专论《歧途上的危机》是范长江的一篇佚文,先后被刊发在《抗战周刊》和《战地文化》两本期刊上。该文写作于抗日战争进入第二阶段期间,国民党内外政策此时开始倒退。范长江在文中严正指出,团结和分裂,决定着中华民族是走亡国灭种还是民...
关键词:稿件修改 编辑手段 意识形态 造句功能 
此张一苇非彼张一苇
《青年记者》2013年第15期95-97,共3页胡正强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近现代媒介批评史(1815~1949)>(项目编号:12YJA860005)的部分研究成果
新闻史研究只有建立在确凿的史实基础之上,有关论点才能信而有证。近读《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张振亭、陈玮《专业化与大众化:黄天鹏新闻思想及实践初探》一文,其中在叙述黄天鹏新闻专业化“思想与实践”时,有...
关键词:张一 新闻史研究 思想与实践 新闻专业化 1927年 北京大学 大学学报 新闻学会 
邵飘萍媒介批评实践与思想论略被引量:1
《新闻爱好者》2013年第7期9-12,共4页胡正强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近现代媒介批评史(1815-1949)>(12YJA86000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中国共产党媒介批评史(1921-2011)研究>(2012YBXM059)的部分研究成果
邵飘萍对媒介批评及其社会功用有着明确的认识,他对源于封建专制心态、阻碍新闻传播正常发展的种种不当干涉行为,从现代新闻法制角度给予了猛烈抨击;对当时的新闻失实、新闻界腐败等种种不良现象,从专业的角度进行了严厉批评。邵飘萍的...
关键词:邵飘萍 媒介批评 新闻腐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