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820133)

作品数:31被引量:83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姚百慧聂文娟徐蓝史桂芳滕帅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外交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国际关系研究》《军事历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中法建交中法关系中国外交冷战富尔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五角大楼文件”与“五角大楼文件案”被引量:1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89-97,共9页刘东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与大国关系互动研究”(11&ZD133)。
与越南战争相关的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文件”及由此文件引发的“五角大楼文件案”,是20世纪70年代影响美国国内政治的重大事件。参考官方档案等权威文献及个人回忆录等第一手史料,可知时任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对美国进行越南战争的...
关键词:“五角大楼文件” “五角大楼文件案” 越南战争 麦克纳马拉 埃尔斯伯格 
奠定基础:美国政府的越南政策(1940—1954)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2019年第1期26-48,共23页刘东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与大国关系互动研究”(11&ZD133)成果
本文叙述了美国罗斯福、杜鲁门、艾森豪威尔三届政府的越南政策。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罗斯福提出印度支那国际托管政策,但罗斯福去世前改变了这一战略设计。杜鲁门执政以后,正式承认法国对印度支那的主权,为法国在印度支那重建殖民统治提...
关键词:国际托管 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 保大方案 纳瓦尔计划 多米诺骨牌理论 
美日学术界关于冷战时期琉球群岛问题研究的演进(上)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17-27,共11页崔丕 崔修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美日返还琉球群岛和大东群岛施政权谈判与钓鱼岛归属问题研究"(14ASS006)的阶段性成果;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重大项目"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与大国关系互动研究"(11&ZD133)的资助
美日两国学者关于冷战时期琉球群岛问题的研究范式和研究重心是:琉球群岛施政权与日本相分离——美日返还琉球群岛施政权的政治外交和安全保障条件之形成——美国政府向日本返还琉球群岛施政权。美日两国学者多利用决策过程分析方法、...
关键词:冷战 琉球群岛 施政权 钓鱼岛 秘密谅解 
从公使到大使:中瑞外交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被引量:1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6年第5期100-110,共11页姚百慧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与大国关系互动研究>(11&ZD133)的阶段性成果
面对中国的变革,瑞士于1950年1月承认新中国。经过四次建交谈判,两国于9月建立外交关系。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瑞把各自驻对方的公使馆升格为大使馆,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瑞士对其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的综合考虑,对中国形势的客观评估...
关键词:中国 瑞士 中瑞关系 中瑞建交 
英国政府参与解决第一次台海危机的政策研究被引量:2
《冷战国际史研究》2016年第1期-,共41页耿志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与大国关系互动研究》(11&ZD13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第一次台海危机期间,英国政府参与了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倡议的美国、英国和新西兰三国通过联合国安理会解决危机的联合行动.然而,英美双方在联合行动的一些具体问题上存在政策立场的分歧和争论,多次造成联合行动暂停以便协调各方的立场,...
关键词:英国对外政策 英中关系 英美关系 第一次台海危机 
1958年杜勒斯—戴高乐会谈与美法关系被引量:2
《世界历史》2016年第4期37-49,157,共13页姚百慧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与大国关系互动研究"(项目编号:11&ZD133)的阶段性成果
1958年6月,戴高乐重新执掌法国政权。美国虽然欢迎戴高乐上台,但对戴高乐将采取何种政策并不确定。为了解戴高乐政府的外交政策,为发展美法友好关系打下基础,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于当年7月4—6日访问巴黎。杜勒斯与戴高乐的会谈围绕东西方...
关键词:美法关系 杜勒斯 戴高乐 核武器 北约 
中法建交与台法交涉--基于台湾档案的考察被引量:9
《中共党史研究》2016年第1期37-49,共13页姚百慧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与大国关系互动研究”(11&ZD133)的阶段性成果
在中法建交前,台湾当局对法国"外交"展开评估,认为法国对台湾"外交"极为重要,巴黎不会承认中共。从确知中法建交的消息到台法"断交",台湾对局势的判断经历了乐观—悲观—乐观—悲观的起伏变化,并据此制定了相应政策。坚持原则性与灵活...
关键词:中法建交 中法关系 中国外交 蒋介石 
北约组织对苏联能源设备禁运政策的缘起与影响被引量:6
《世界历史》2016年第1期104-117,159-160,共14页崔丕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研究项目《美日返还琉球群岛和大东群岛施政权谈判与钓鱼岛归属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4ASS006)的中期研究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项目《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与大国关系互动研究》(项目编号:11&ZD133)的资助
在推动北约组织对苏联禁运能源设备的过程中,美国最初要求日本和西欧国家限制向苏联出口油轮,其后转向推动北约组织建立关于苏联石油问题的特别研究机构,提议对苏联禁运能源设备,与北约成员国以及日本进行外交交涉。北约组织对苏联禁运...
关键词:冷战史 北约组织 苏联 能源设备 禁运 巴黎统筹委员会 
并非完败:中法建交与台美交涉被引量:2
《历史教学问题》2015年第6期20-26,共7页姚百慧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与大国关系互动研究”(11&ZD133);“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CIT&TCD201404166)的阶段性成果
围绕中法建交问题,台湾当局积极展开了对美交涉,其目标有三:一是尽力联合美国向法国施压,要求法国不承认或拖延承认北京;二是让美国协助台北进一步拓展“外交”舞台,阻挠其他国家跟随法国;三是坚决同美国的“两个中国”设想做斗...
关键词:中法建交 美台关系 “两个中国” 
二战时期的加美安全关系
《史学月刊》2015年第12期79-93,共15页张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与大国关系互动研究"(11&ZD133);湖南文理学院博士科研启动项目"二战时期北大西洋三角同盟研究"(148S01)
二战时期,加美对欧洲危局的必要反应为奥格登斯堡首脑会晤作好了准备。会晤的结果表明,两国出于北美大陆的安全防御和支持英国战争的双重目的,结成了军事同盟。加美常设防御联席会议(简称防联会)成了两国安全合作的最重要的平台。加拿...
关键词:第二次世界大战 加美安全关系 奥格登斯堡首脑会晤 常设防御联席会议 大西洋安全结构 国际格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