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720048)

作品数:6被引量:2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熊进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伦理学研究》《北方论丛》《新疆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视阈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共产主义概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相关论述的比较被引量:6
《伦理学研究》2013年第6期99-103,共5页熊进 
教育部2011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历史唯物主义的时间概念研究"(11YJC720048);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3批面上资助项目(2013M530839)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可以说是西方乌托邦传统发展到巅峰阶段的产物,作为现实对立面的存在,通过对现实进行批判,进而成为改造现实、推动现实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理论表达和论证,他本人早期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
关键词:共产主义 “断裂”  自由发展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阈中的“中国梦”被引量:15
《理论月刊》2013年第8期10-14,共5页熊进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13M53083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1YJC720048)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整座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基石,从"人的感性活动"出发去理解、认识与改变世界,确立起一种全新的哲学思维方式——实践的、主体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它通常会内化为人们社会生活实践的现实方式,直接引导、支配着人们...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实践观 中国梦 思维方式 
消费异化观的批判与重构——从马克思到鲍德里亚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3年第1期252-259,共8页熊进 
笔者主持的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编号2013M53083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编号11YJC720048)的阶段性成果
消费作为生产的重要环节,表征和确证着人的本质力量,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是二战后全面进入"消费社会"却异化为脱离人真实需要、扼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力量。法兰克福学派和鲍德里亚对消费异化的批判尖锐犀利,但是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关键词:消费异化 消费社会 虚假需要 商品拜物教 
语言的界限:“不可说者”与“神秘之域”的解蔽——从《逻辑哲学论》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相关论述对读谈起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2年第1期209-219,共11页熊进 
笔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历史唯物主义的时间概念研究”(编号11YJC720048)阶段性成果
前期维特根斯坦在语言之内对可说者与不可说者进行了界划,界限之外是不可说的"神秘之域",其自谓之为"语言批判"。而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从"实践批判"的视域构建了语言的生存论基础,在现实生活中消解了语言的彼岸性和神秘性。...
关键词:语言 不可说者 语言批判 神秘之域 实践批判 
唯物史观视域中“时间”的三重内蕴被引量:1
《新疆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13-17,共5页熊进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历史唯物主义的时间概念研究"(11YJC720048)的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唯物史观视域中的时间概念以现实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点出发,将时间看作是人的积极存在、生命尺度与发展空间,全面立体地揭示出时间与人存在的共生同构性,时间成为人确证自身本质力量存在的境域。
关键词:时间的三重内蕴 积极存在 生命尺度 发展空间 
马克思时间概念的三维特质被引量:2
《北方论丛》2011年第6期107-113,共7页熊进 
教育部2011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历史唯物主义的时间概念研究"(编号:11YJC720048)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所阐发的"时间"与传统时间概念的最大区别之处,在于将时间从与人不相关涉的自在世界向属人的自为世界进行了彻底置换,将对时间的理解扎根在人的现实的实践活动当中。在对资本主义这一特定社会形态进行深刻剖析的过程中,马克思时...
关键词:时间 实践 历史 生成性 转换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