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5BA529A01)

作品数:8被引量:3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冯晓东姚君明雷仲仁王建强曹雯梅更多>>
相关机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南省农业职业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更多>>
相关期刊:《北京农学院学报》《天津农业科学》《河南农业科学》《天津农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东亚飞蝗蝗区蝗虫辐射热风速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东亚飞蝗耐高温能力及其体温调节行为被引量:11
《昆虫学报》2009年第10期1103-1109,共7页岳梅 雷仲仁 朱彬洲 姚君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671407);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05BA529A01)
为明确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的耐高温能力和体温调节行为,采用高温饲养、提供辐射热源和风力等方法,对东亚飞蝗各发育期的高温耐受能力、体温(body temperature,Tb)与环境温度(air temperature,Ta)和辐射温度(radi ant...
关键词:东亚飞蝗 耐高温能力 体温调节行为 辐射热 辐射角度 风速 
河泛蝗区东亚飞蝗发生量预测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河南农业科学》2009年第5期70-73,共4页吕国强 曹雯梅 王建强 程亚樵 冯晓东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5BA529A01)
为使河南省河泛蝗区飞蝗防治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重点的进行,运用统计学理论,采用5个重点河泛蝗区县1988-2007年共20年的蝗情调查数据,组建了以预测预报为主要功能的蝗虫基数与下代蝗虫发生量的预测模型。各模型的拟合优度高。同时...
关键词:河泛蝗区 蝗虫基数 发生量 预测模型 
“3S”技术在蝗虫监控领域的应用概况被引量:2
《世界农业》2009年第4期60-62,共3页冯晓东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飞蝗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2005BA529A01),“重大病虫害区域性灾变监测与预警新技术”(2006BAD08A01)
蝗虫是世界性的农业生物灾害,在世界不同地区对农牧业造成严重危害。多年来,昆虫专家和植保工作者在其监测和控制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澳大利亚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系统(RS)(简...
关键词:“3S”技术 监控领域 蝗虫 应用 农业生物灾害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球定位系统 植保工作者 
土壤含水量对飞蝗越冬卵孵化影响初探被引量:2
《天津农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1-4,共4页胡奇 王琪 王海静 孙海涛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飞蝗种群数量动态与天敌的关系"(2005BA529A01)
春季土壤含水量可因各种原因发生变化,从而使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自然越冬的卵在春季处于不同含水量土壤的孵化环境中。关于春季不同土壤含水量变化对自然越冬蝗卵孵化情况影响的详细报道尚未见到。试验选取2008年4...
关键词:东亚飞蝗 越冬卵 孵化 含水量 
河南省河泛蝗区东亚飞蝗发生与气象因子的通径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被引量:6
《中国植保导刊》2008年第12期35-38,共4页吕国强 曹雯梅 王建强 冯晓东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飞蝗暴发为害监测预警技术研究(2005BA529A01)
利用河南省5个重点河泛蝗区1988~2007年东亚飞蝗系统调查资料和气象资料,分别对飞蝗出土始期、出土盛期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组建了回归预测模型。通过历史资料进行回检,符合率均为100%,预报值相对准确率平均达83...
关键词:河泛蝗区 东亚飞蝗 通径分析 多元回归预测模型 
群居型东亚飞蝗后足外侧感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北京农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26-31,共6页高倩 周淑辉 张龙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自助项目(2005BA529A01)
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群居型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后足股节和胫节外侧的感器数量和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雌雄成虫股节和胫节外侧均有三种类型感器:刺形感器、长形机械感器和短形机械感器。雌雄虫股节外侧单位面...
关键词:东亚飞蝗 感器 后足股节 胫节 
几种草坪蝗虫若虫的识别被引量:1
《天津农业科学》2008年第6期70-72,共3页胡奇 程鹏 姜媛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5BA529A01)
在2007和2008每年7—8月对天津草坪蝗虫种类进行调查,并经若虫饲养与种类鉴定、特征比较得知:花胫绿纹蝗若虫头顶前端锐角形,有梯形的头侧窝、无前胸腹板突等构造可以区别于头顶前端平截,无头侧窝、有前胸腹板突的长翅素木蝗及头顶前端...
关键词:草坪 蝗虫 若虫 龄期 天津 
温度对绿僵菌菌株LA06、LD04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武夷科学》2007年第1期6-12,共7页姚君明 顾晓军 问锦曾 王海鸿 雷仲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671407);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05BA529A01)资助
研究了温度对绿僵菌菌株LA06、LD04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菌株生长和产孢的适宜温度均在25-30℃;适温下LA06在第3d开始产孢,产孢量达6×107个/cm2,LD04则第7d才开始产孢,产孢量仅1×107个/cm2;两菌株均以30℃下孢子萌发最快,GT5...
关键词:绿僵菌 温度 生物学特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