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AF006)

作品数:12被引量:4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王纪乔晓光袁姝丽庞国华更多>>
相关机构:通化师范学院中央美术学院西南民族大学广州美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民族学刊》《中国美术馆》《文化遗产》《美术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赫哲族满族剪纸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作为纸文明传统的中国剪纸——中国早期剪纸研究被引量:5
《民艺》2020年第5期68-78,共11页乔晓光 
乔晓光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批准号:09AF006)的项目成果。
从南北朝至唐代期间已有的考古发掘实物来看,剪纸在这一时期已经沿丝绸之路向西传播,且形态成熟。本文对丝绸之路(中国西部地区)上发现的古代剪纸考古实物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结合与古代剪纸相关的纹样、工具,对丝绸之路上古代剪纸实...
关键词:纸文明 早期剪纸 丝绸之路 剪纸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 
剪纸在民俗生活中的文化形态
《非遗传承研究》2018年第3期19-20,32,共3页乔晓光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批准号:D9AF006)的结项成果《村寨里的纸文明--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査与研究》(青岛出版社,2018)的绪论节选。
剪纸是多民族民俗生活中使用最普遍、最具文化本原性和多样性的活态文化传统,不同民族的剪纸传统在本民族民俗使用功能及文化形态上各具特色、丰富多样,我们根据对剪纸田野调查的整体状况,概括地把剪纸在民俗中的文化形态分为以下五种...
关键词:文化形态 剪纸 民俗 文化传统 田野调查 民族 多样性 本原性 
作为纸文明传统的中国剪纸被引量:21
《文化遗产》2018年第1期27-35,共9页乔晓光 
乔晓光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项目批准号:09AF006)的项目成果
本文从文献材料与考古发现两方面,对剪纸相关的史料与实物等资料进行梳理与考释,着重于对考古发现的南北朝至唐代时期的早期剪纸实物的整理、分类、考证与阐释。在丝绸之路的文化语境下,对丝路沿线出土或传世的古代剪纸实物进行整理与分...
关键词:纸文明 早期剪纸 丝绸之路 剪纸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 
海南乐东大安黎族剪纸艺术调查研究被引量:3
《美术学报》2015年第1期113-121,共9页庞国华 冯穗钧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黎族”。项目来源: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项目负责人:庞国华、冯穗钧
黎族剪纸艺术是我国民族民间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与黎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也是黎汉两族人民交往融汇产生的艺术结晶,拥有特别的艺术形式与内涵。本文试以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大安乡的黎族剪纸艺术为中心,探讨黎族剪纸的现状和流变。
关键词:黎族 剪纸 侾人 口剪花纹 刻纸 
“文化语境”的变化对当代羌族剪纸的影响及对策建议——基于茂县羌族剪纸的调查被引量:4
《民族学刊》2014年第6期46-51,106-107,共8页袁姝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研究"(项目编号:09AF006)阶段性研究成果;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藏彝走廊地区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文化遗产廊道研究"(项目编号:12YJC760108)阶段性研究成果;四川师范大学多元文化中心重点项目(项目编号:DYWH1103)阶段性研究成果
羌族剪纸是羌族文化艺术的精华。经历了2008年"汶川大的地震"、灾后重建、城镇化发展之后,羌族剪纸的"文化语境"正发生着较大变化。以茂县羌族剪纸为例,其变化的外部原因包括现代流行服饰的融入、自然灾害、城镇化进程以及茂县手画花样...
关键词:茂县羌族剪纸 文化语境 传承 发展 
驯鹿鄂温克、鄂伦春、赫哲族剪纸传承技艺及其内涵被引量:1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11期34-36,共3页王纪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项目编号:09AF006;吉林省2011计划长白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协同创新项目
驯鹿鄂温克、鄂伦春、赫哲族这三个民族分布在我国东北领土的国境线上,这些民族正处于从狩!!猎、捕鱼、放牧的生产方式向农耕、养殖业、旅游业为主的生活方式转变,这个转变过程是迅速而彻底的,相比!!之下一个民族的艺术如何能在适应新...
关键词:驯鹿鄂温克 鄂伦春 赫哲族剪纸 传承人分布 生活习俗 复原法 剪花内涵 
赫哲族“霍乎底”传承现状田野考察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6-11,共6页王纪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9AF006
剪纸在赫哲族称为"霍乎底",赫哲族以鱼皮剪纸而闻名,在前苏联学者和凌纯声先生的考察报告中我们能够看到赫哲族是一个拥有发达剪纸历史的北方民族,从材料、剪技、幻化无穷的纹样世界,无不让人惊叹。而当笔者再度来到这片土地进行田野考...
关键词:赫哲族 剪纸 霍乎底 传承现状 
赫哲族“霍乎底”(剪纸)及其传承现状
《中国美术馆》2013年第2期101-107,共7页王纪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乔晓光主持)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9AF006
赫哲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既然不懂得书写,也就不需要纸张。所以在赫哲族没有“剪纸”一词,但剪刻镂空的艺术应用却非常广泛,尤其是在服饰上表现得特别明显。这些剪刻纹饰是在鱼皮、兽皮、桦树皮上完成的,赫哲人用“...
关键词:赫哲族 传承现状 剪纸 桦树皮 赫哲人 
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赫哲族剪纸传承境遇与思考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第6期14-19,共6页王纪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09AF006)阶段性研究成果
赫哲族世代沿江而居,创造了灿烂的鱼皮、桦皮文化,赫哲人把这两种材料用剪刀幻化出独具民族特色的剪皮艺术,该艺术成为信仰习俗传承至今的重要有形组成部分。然而,今天我们再次走访赫哲地区,这一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技艺却处于濒临消失...
关键词:赫哲族 剪纸 “霍乎底” 文化传承 
长白山满族剪纸的造型与流变被引量:1
《中国美术馆》2012年第4期88-92,共5页王纪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9AF006
长白山是满族的重要聚居地,这里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茂密,有红松、白桦等,动物以梅花鹿、东北虎、狍子、熊等为主。满族的先人在这里生息繁衍,利用自然资源,创造了灿烂的具有长白山地域特征的文化,剪纸便是其中的一种。剪纸是一个宽泛的...
关键词:长白山区 流变过程 满族人 剪纸 造型 自然资源 地域文化 资源丰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