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6B2130)

作品数:3被引量:1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朱双一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台湾研究集刊》更多>>
相关主题:台湾新文学殖民反思现代性五四新文学祖国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从祖国接受和反思现代性——以日据时期台湾作家的祖国之旅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7
《台湾研究集刊》2009年第4期86-96,共11页朱双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07JJDGAT246);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2006B2130)
日据时期台湾作家的祖国之旅不仅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认同感,而且具有扩大视野,从祖国接受现代文明成分的意义。赖和兄弟从其厦门经验中认知医治国人精神病症的重要性;谢春木对于"现代化"兼具"接受"和"反思"两端,发现中国大陆作为半殖民地...
关键词:日据时期 台湾作家 祖国之旅 殖民现代性 台湾新文学 
梁启超台湾之行对殖民现代性的观察和认知——兼及对台湾文学的影响被引量:5
《台湾研究集刊》2009年第2期82-90,共9页朱双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07JJDGAT246);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6B2130)
梁启超抱持着借鉴现代化经验用于祖国的初衷前往台湾,结果大失所望,发现了日本殖民者所谓为台湾带来现代文明的论调之不实;而台湾文人向他讲述的殖民者的种种恶政弊端却多确有其事,由此识破了殖民地所谓"现代化"的真相,写下《斗六吏》...
关键词:梁启超 台湾之旅 殖民现代性 刘铭传 
《台湾民报》对五四新文学作品的介绍及其影响和作用被引量:7
《台湾研究集刊》2008年第4期84-93,共10页朱双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7年度重大项目(07JJDGAT246);2006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6B2130)。
1923年至1933年间,《台湾民报》转载了胡适、鲁迅、郭沫若等数十位祖国大陆新文学作家的上百篇作品,对台湾新文学创作产生了示范和推动的作用。海峡两岸新文学创作在"救亡"、"启蒙"、"革命"等三大主题上的契合,在深层次上证明了这种影...
关键词:《台湾民报》 五四新文学 台湾新文学 主题契合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