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13XKGJ014YB)

作品数:3被引量:1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何邦武何成兵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政治与法律》更多>>
相关主题:刑讯真相冤案刑事证明责任刑事诉讼体制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错位与回归:刑事证明责任理论与制度的反思性整合之路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23-32,共10页何邦武 
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13XKGJ014YB)
在《刑事诉讼法》经历两次大的修改后,刑事庭审方式实质化改革并没有实现应有的制度预期。其中,刑事证明责任制度供给的不足,是重要的阻滞性因素之一。究其根由,则在于:一方面,受制于当下的证据知识体系及国家优位的治罪式司法理念,主...
关键词:刑事证明责任 刑事证明理论 刑事诉讼体制 
临终会见:究竟是谁的权利——死刑临行会见权的归属及保障探寻
《政治与法律》2014年第10期128-136,共9页何成兵 
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刑事证明标准的程序化可接受性理论研究"(项目编号:13XKGJ014YB)成果
死刑犯的人权保障是司法人性化的一个重大课题。死刑临终告别应当成为一项对生命伦理关怀的法律权利。现今的死刑临行会见权规定于司法解释而非基本法律中,权利的实现也稍显力不从心。死刑临刑会见权基于其人格权特性归属于死刑犯,基于...
关键词:死刑临刑会见权 人格权 身份权 法律保障 
发现真相抑或制造冤案:“五声听讼”质论被引量:1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110-117,共8页何邦武 
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刑事证明标准的程序化可接受性理论研究"(项目编号:13XKGJ014YB);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090451229)的阶段性成果
"五听"是中国古代很早就确立并一直沿用的证据调查制度,有与社会发展、法制水平及人类认识水平相适应的合理性。但由于受到缺乏制度约束、职业的非专业化等因素的影响,"五听"制度突出表现了"有治人,无治法"的个性主义特征。在发挥洞察...
关键词:五声听讼 五听制度 证据制度 冤案 刑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