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ZCX3-SW-321)

作品数:28被引量:1227H指数:2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葛全胜郑景云方修琦刘健张雪芹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第四纪研究》《中国农业气象》《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自然资源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气候变化中世纪暖期区划研究气候事件小冰期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柴达木盆地东缘祁连圆柏轮宽序列标准化的方法研究被引量:12
《地理学报》2006年第9期919-928,共10页徐岩 邵雪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71118);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3-SW-321)~~
利用在青海柴达木盆地东缘山地获取的大量祁连圆柏树轮资料,对拟合并去除树木生长趋势即标准化方法进行探讨,提出了一种总体曲线方法。该方法用包含完整树木髓心、并且在40 ̄60年间达到生长顶峰的树轮资料拟合柴达木盆地东缘祁连圆柏的...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 祁连圆柏 树轮宽度 生长趋势拟合 
极端气候事件-移民开垦-政策管理的互动——1661~1680年东北移民开垦对华北水旱灾的异地响应被引量:28
《中国科学(D辑)》2006年第7期680-688,共9页方修琦 叶瑜 曾早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271115);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批准号:KZCX3-SW-321)资助
根据1661~1680年东北地区逐年人丁增长和起科耕地面积、相关政策与气候变化信息,分析了东北地区的移民开垦与华北水旱灾事件的互动关系,为认识极端气候事件的异地响应提供了实证.发现:1661~1680年间东北的移民开垦是对华北旱灾事...
关键词:移民 土地开垦 极端气候事件 东北地区 清代 人地关系 
过去2000a中国东部冬半年温度变幅与周期被引量:12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年第3期108-112,共5页葛全胜 郑景云 刘健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3-SW-3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71019)资助
根据以历史物候等文献记载为基础重建的过去2000 a中国东部地区温度变化序列,结合ECHO-G模式所模拟的中国东部过去1000 a温度变化结果,对中国东部年代际和百年际时间尺度的温度变幅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对温度百年至千年尺度...
关键词:历史气候 中国东部 温度变幅 准周期波动 
过去5000年中国气温变化序列重建被引量:41
《自然科学进展》2006年第6期689-696,共8页葛全胜 王顺兵 郑景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ZCX3-SW-3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90502009和40331013)
根据近20年来基于孢粉、石笋、湖泊沉积、泥炭、冰芯、历史文献等代用证据重建的中国31个地点(区)的温度变化序列,利用集成方法重建了中国过去5000a来分辨率为100a的气温变化序列.结果显示:在千年尺度的变化上,3050-250BC为温暖时期,25...
关键词:过去5000a 气温变化 中国 
中世纪暖期温度变化的模拟被引量:12
《湖泊科学》2006年第2期97-105,共9页刘健 高建慧 王苏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04CB720208);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3-SW-3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75035);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创新项目(CXNIGLAS-2006-1)共同资助
本文利用全球海气耦合气候模式ECHO-G进行的1000个模式年的长时间积分气候模拟试验结果,分析全球和中国地区中世纪暖期的存在性与时间演变、全球性与区域差异、以及变温强度和影响因子等问题.结果表明:中世纪暖期是一个全球性现象,但...
关键词:中世纪暖期 气候变化 模式 模拟 
中国中世纪暖期气候研究综述被引量:30
《地理科学》2006年第3期376-383,共8页高建慧 刘健 王苏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75035;4027212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3-SW-321)共同资助
中世纪暖期是2000年来全球最重要的气候事件之一,关于中世纪暖期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各种代用资料重建气候序列。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能敏感响应环境变化的高分辨率的信息载体主要有冰芯、树轮、历史文献、湖泊沉积及石笋等。随着代用资...
关键词:中世纪暖期 气候 重建 代用资料 
21世纪初中国主要余粮区的空间格局特征被引量:41
《地理学报》2006年第2期190-198,共9页殷培红 方修琦 田青 马玉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271115);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KZCX3-SW-321)~~
利用2000 ̄2003年分县统计数据,以人均占有量为指标,重点研究21世纪初中国粮食主产区的空间格局及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粮食生产重心进一步北移,同时出现“西扩”趋势。目前,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家确立的粮...
关键词:粮食 余粮区 空间格局 区域差异 中国 
五个中国特有针叶树种树轮宽度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被引量:30
《地理研究》2006年第1期43-52,共10页吴普 王丽丽 黄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270227和90102005);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KZCX3-SW-321和KZCX1-10-02)
本文对采自四川西部的鳞皮冷杉、铁杉、红豆杉、高山松和青海东部的青海云杉等5个中国特有针叶树种树轮宽度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这五5个针叶树种的年轮纹印清晰,伪年轮和丢年轮较少(麦秀云杉0.247%,飞水崖红豆杉0.202%),便...
关键词:川西 青海东部 特有针叶树种 树轮宽度 气候变化 敏感性 
黄河中下游地区过去300年降水变化被引量:46
《中国科学(D辑)》2005年第8期765-774,共10页郑景云 郝志新 葛全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4033101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批准号:KZCX3-SW-321)共同资助
基于清代雨雪档案记载、现代器测气象记录及农田土壤含水量观测资料, 根据降水入渗与水量平衡模型和田间试验验证, 定量复原了1736~191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17个站点的降水量, 建立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及其4个子区1736年以来的降水变化序列....
关键词:黄河中下游地区 清代雨雪档案 过去300年 降水变化 20世纪40年代 周期信号 水量平衡模型 土壤含水量 功率谱分析 观测资料 
气候变化对江苏省城市系统用电量变化趋势的影响被引量:32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第5期546-550,共5页刘健 陈星 彭恩志 周学东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3-SW-32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999043400)
江苏省是长江流域经济发展领先的地区,在其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和电力供应有限的情况下,气候变化加剧了电力需求的紧张局面。根据江苏省50年来的用电量资料和1985年以来夏季平均温度距平资料,分析了城市系统用电量...
关键词:江苏 城市系统 用电量 气候变化 电力需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