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玲

作品数:13被引量:315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自然灾害灾害风险灾情应急响应自然灾害救助更多>>
发文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减灾》《地理科学》《第四纪研究》《干旱区地理》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科院创新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2005-2010年中国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区域分异特征被引量:13
《地理研究》2013年第1期81-89,共9页马玉玲 袁艺 程姚英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20B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01215)
应急响应是政府管理部门进行高效、科学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重要保障,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针对重大自然灾害启动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分四级,一般重大灾害一般启动四、三级响应,而特大灾害则需启动二、一级响应。本文统计分析了2005-2...
关键词:自然灾害 救助 应急响应 区域分异 中国 
我国台风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7
《灾害学》2012年第3期132-136,共5页马玉玲 袁艺 潘东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区域分异规律研究"(4080121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综合风险防范救助保障与保险体系示范"(2006BAD20B04)
基于2005-2010年历次台风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启动和损失情况,在统计分析响应频次和响应灾情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国家台风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国家台风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时空分布特征大致反映了我国重大台风灾害...
关键词:台风灾害 灾害救助 应急响应 时空特征 中国 
灾害风险感知研究方法与应用综述被引量:44
《灾害学》2012年第2期114-118,共5页周忻 徐伟 袁艺 马玉玲 钱新 葛怡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8BAK50B07);国家减灾中心项目(YY606-61)
阐述了风险感知的基本内涵、影响因素以及主流的研究方法,总结了风险感知研究方法的最新发展,归纳了近年来国内外灾害风险感知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并对灾害风险感知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未来灾害风险感知研究中应当完善...
关键词:风险感知 自然灾害 心理测量范式 文化理论 
1849年中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与长江流域洪涝灾害被引量:3
《第四纪研究》2012年第2期318-326,共9页晏朝强 谢文慧 马玉玲 叶瑜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批准号:2008BAK50B07)资助
雨带提前进入长江流域并提早撤回、降水异常增多是1849年该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的直接天气原因。本文利用洪涝档案史等资料复原了该年主要的降雨过程和雨带推移过程、长江流域夏季的雨区和降雨强度的时空变化以及洪涝灾害的空间分布。结果...
关键词:1849年 降雨过程 复原 长江 
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评估研究——以上海市为例被引量:37
《灾害学》2012年第1期98-100,110,共4页陈磊 徐伟 周忻 马玉玲 袁艺 钱新 葛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0100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8BAK50B07);国家减灾中心项目
基于投影寻踪聚类模型(PPC),结合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RAGA),对上海市进行了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评估的尝试。结果表明:①灾害社会脆弱性最高的为崇明县,其次为宝山区和金山区;②灾害社会脆弱性最低的是黄埔区,其次是徐汇区和静安...
关键词:自然灾害 社会脆弱性 投影寻踪聚类模型 实数编码加速遗传算法(RAGA) 上海市 
近30年我国自然灾害灾情时间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23
《灾害学》2011年第3期65-68,82,共5页袁艺 马玉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区域分异规律研究"(40801215)
利用民政部统计核定的1978-2009年全国年度灾情数据,以及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从灾情指标的绝对量、相对量及其变异系数入手,分析了我国自然灾害的年际、年代际趋势变化和波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来,我国自然灾害灾...
关键词:中国 自然灾害 灾情 时间分布特征 灾情指标 
中国陆路交通干线自然灾害风险刍议被引量:3
《地理研究》2009年第5期1147-1156,共10页刘峰贵 马玉玲 魏本勇 张镱锂 侯光良 周强 张海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6100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008BAK50B05;2008BAK50B07-03)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陆路交通的密度、长度和搭乘陆路交通工具的物资和人口流动规模日益增加,交通客流和物流的增多也使遭遇自然灾害的风险进一步加大。通过数据统计、GIS方法,对我国陆路交通干线(公路、铁路)的密度和过去死亡人口和...
关键词:陆路交通干线 自然灾害 风险评估 
21世纪初中国粮食短缺地区的空间格局和区域差异被引量:51
《地理科学》2007年第4期463-472,共10页殷培红 方修琦 马玉玲 田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助号:40571165)
利用2000~2003年县级统计数据,揭示了2000年以来中国缺粮地区的空间格局和区域差异。考虑气候波动和自然灾害影响,将缺粮区区分为常年缺粮区和潜在缺粮区,同时运用聚类方法,分别将两种缺粮区划分为不同区域类型,重点分析了缺粮的原因...
关键词:粮食短缺 空间格局 区域差异 粮食安全 中国 
21世纪初我国粮食供需的新空间格局被引量:83
《自然资源学报》2006年第4期625-631,共7页殷培红 方修琦 马玉玲 田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71115);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Kzcx3s-w-321)
利用2000—2003年县级统计数据,揭示21世纪初我国粮食供需的空间格局。我国粮食供需平衡以东西分异规律为主,其次是南北分异。地势第二级阶梯以东,主要余粮区分布最广,北方明显多于南方;胡焕庸线以西,常年缺粮区为主;两线之间,潜在缺粮...
关键词:粮食生产 空间格局 区域差异 粮食供需平衡 中国 
21世纪初中国主要余粮区的空间格局特征被引量:41
《地理学报》2006年第2期190-198,共9页殷培红 方修琦 田青 马玉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271115);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KZCX3-SW-321)~~
利用2000 ̄2003年分县统计数据,以人均占有量为指标,重点研究21世纪初中国粮食主产区的空间格局及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粮食生产重心进一步北移,同时出现“西扩”趋势。目前,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家确立的粮...
关键词:粮食 余粮区 空间格局 区域差异 中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