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3CZS001)

作品数:10被引量:80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沙武田梁红聂红萍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敦煌研究院更多>>
相关期刊:《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兰州学刊》《敦煌学辑刊》《敦煌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画稿敦煌壁画白描P写真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敦煌遗书壁画表录研究被引量:4
《兰州学刊》2007年第5期178-182,共5页沙武田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03CZS001)
这篇论文首先就原李盛铎藏敦煌遗书壁画表录的写本基本概况作了介绍,并重新录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其作为敦煌壁画表录的性质,然后联系实际探讨了该表录在画史上的意义,以及写本的抄录意图等相关问题。
关键词:壁画表录 敦煌壁画 画史 
由敦煌各类绘画反映出的画稿问题试析被引量:3
《敦煌研究》2006年第5期38-44,123-124,共9页沙武田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03CZS001)
本文以敦煌洞窟壁画、绢画、麻布画、版画等各类绘画作为基本资料,通过实物的分析考察了大量敦煌绘画与画稿及其使用关系。
关键词:敦煌绘画 画稿 
《金光明最胜王经变》在敦煌吐蕃时期洞窟首次出现的原因被引量:11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32-39,共8页沙武田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03CZS001)资助.
《金光明最胜王经变》最早出现于敦煌吐蕃期洞窟壁画中。综观《金光明最胜王经》内容,主要表现的是护世护法的思想主旨,这种思想恰与当时敦煌人在经过和吐蕃近二十年长期战争所带来的混乱、贫困、痛苦相呼应,表明了当时人们在经过长年...
关键词:敦煌 《金光明最胜王经变》 吐蕃时期 《金光明最胜王经》 
敦煌写真邈真画稿研究——兼论敦煌画之写真肖像艺术被引量:16
《敦煌学辑刊》2006年第1期43-62,共20页沙武田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03CZS001)
本文首先对Stein painting163、P.4522v、P.2002v三份人物写真白描画作了说明,然后就藏经洞绘画和敦煌石窟艺术中之写真肖像艺术展开讨论,表明在敦煌画资料中写真肖像艺术作品如同敦煌石窟艺术一样,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得到不断发展...
关键词:敦煌画稿 写真邈真 
敦煌引路菩萨像画稿——兼谈“雕空”类画稿与“刻线法”被引量:11
《敦煌研究》2006年第1期38-42,T0006-T0008,共8页沙武田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03CZS001)
本文以P.4517(1)引路菩萨像雕空画稿为中心,通过敦煌各类绘画中所见引路菩萨像资料的比较,讨论了引路菩萨像基本的造像特征,以及画稿与绘画的关系,进而以P.4517(1)引路菩萨像画稿为例,分别考察了敦煌“雕空”类画稿及其壁画绘画技法“...
关键词:引路菩萨像 雕空 画稿 刻线法 
敦煌P.4049“新样文殊”画稿及相关问题研究被引量:22
《敦煌研究》2005年第3期26-32,共7页沙武田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03CZS001)。
本文在考察了P.4049“新样文殊”白描画稿的基础上,对“新样文殊”的基本绘画特征以及画稿与壁画、绢画、版画等之间的关系作了说明,并就敦煌“新样文殊”变相进行了再考察,最后就P.4049“新样文殊”画稿的图像来源等问题作了讨论。
关键词:新样文殊 P.4049白描画稿 
敦煌千佛变画稿刺孔研究——兼谈敦煌千佛画及其制作技法演变被引量:6
《敦煌学辑刊》2005年第2期57-71,共15页沙武田 梁红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03CZS001)
作为制作洞窟壁画千佛类绘画的画稿,本文首先介绍了发现于敦煌藏经洞的几份刺孔类画稿,然后交代了敦煌石窟千佛画的发展与演变,并特别指出了其中作为千佛变的一类作品。在此基础上讨论画稿刺孔与洞窟壁画千佛变的密切关系。最后又就敦...
关键词:刺孔 敦煌千佛画 千佛变 
敦煌画中的“色标”资料被引量:1
《敦煌研究》2005年第1期57-60,共4页沙武田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03CZS001)。
本文主要公布了作者在敦煌各类绘画中发现的“色标”新资料。
关键词:敦煌画 色标 
敦煌壁画榜题写本研究被引量:4
《敦煌研究》2004年第3期104-110,i008,共8页沙武田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0 3CZS0 0 1 )
本文通过对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壁画榜题写本内容、书写特征、与洞窟壁画榜题的关系等各方面详细分析研究 ,表明大多是壁画榜题的抄录本 ,部分有壁画榜题底稿的可能性 ,也有个别写本兼具双重性格 ,否定了学界普遍认为全是洞窟“壁画榜题底稿”
关键词:敦煌壁画 榜题 写本 底稿 抄录本 
清代前期新疆州县以下基层制度的演变被引量:4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16-21,共6页聂红萍 
国家社科基金(03CZS001)
清代前期新疆州县以下基层制度经历了由里甲制到保甲制的演变。首先实行的是里甲制,以满足控制民户和征收赋税的需要;接着实行保甲制,以加强对日益增多人口的管理。保甲制的推行,有利于清朝对新疆州县地区统治的加强和大一统局面的巩固。
关键词:清代前期 新疆 基层制度 里甲制 保甲制 人口管理 制度演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