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B22012900)

作品数:30被引量:603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温仲明焦峰焦菊英卜耀军杨勤科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相关期刊:《农业工程学报》《水土保持通报》《中国农学通报》《应用生态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黄土丘陵区退耕地土壤养分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水分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GIS与神经网络的黄土丘陵区土壤水分模型研究被引量:5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年第6期40-43,共4页赫晓慧 温仲明 焦锋 杨勤科 李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01029);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项目(B22012900);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领域前沿项目(SW04107)资助
土壤水分不足是黄土高原丘陵区植被建设的主要限制因子,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受外界气象因子、土地利用与复杂地形等的影响,关系比较复杂。本研究利用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的土壤水分试验资料,建立了基于GIS的BP神经网络模型,模型中同时...
关键词:土壤水分模型 BP神经网络 GIS 黄土丘陵区 
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植被适宜性空间分析与制图被引量:2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年第1期19-26,共8页温仲明 赫晓慧 焦峰 Tim R. McVicar LingTao Li Tom G. Van Niel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植被自然恢复与人工调控"(40301029);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项目"陕北黄土高原退化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评价研究"(B22012900);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区域环境效应"(KZCX3-SW-421);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领域前沿项目"植被恢复重建与立地环境变化的模拟与评价"(SW04107)
以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为研究区,以植物自然分布为基础,利用DEM地形分析方法,对降雨、温度等因素的空间变化进行分析,并结合物种的生态环境需求,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该区38个物种适宜性的空间变化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评价立地对植...
关键词:植被适宜性 地形分析 薄板样条法 
黄土高原森林边缘区退耕地植被自然恢复及其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被引量:58
《草业学报》2007年第1期16-23,共8页温仲明 焦峰 赫晓慧 焦菊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01029);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项目(B22012900);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3-SW-421);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领域前沿项目(SW04107)资助
对黄土高原森林边缘区退耕地植被自然恢复及其对土壤养分变化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植被演替虽然总体上具有典型森林区植被演替的特征,但多年生禾草阶段与多年生蒿类演替并没有表现出严格的先后顺序;群落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
关键词:植被自然恢复 土壤养分 人工调控 
农牧交错带不同人工植被下荒漠化土壤肥力的变化被引量:21
《中国沙漠》2006年第6期915-919,共5页赫晓慧 常庆瑞 温仲明 焦峰 李锐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B22012900)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KZCX3-SW-4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70790;40301029);教育部重点科技项目(03157)共同资助
研究了陕北农牧交错带荒漠化土地上种植人工植被后,在不同的植被恢复类型和生长状态下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状的特征。结果表明,随着人工植被的建立与生长,土壤肥力总体趋于好转,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显著改善,土壤质地变细,微生物数量...
关键词:农牧交错带 植被恢复 荒漠化 土壤肥力 
基于GIS的植被恢复分区研究——以延河流域为例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9-11,共3页卜耀军 温仲明 焦峰 焦菊英 梁伟 段建军 杨勤科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B22012900)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3-SW-4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01029)
以延河流域为例,研究了基于G IS的植被恢复分区。在该流域植被恢复适宜性评价及分区中,主要考虑对植被类型(乔木、灌木)及植物生长影响较大的降雨、坡度、坡向、温度等因素,并采用专家评分法给各影响因子权重和适宜性评价赋值。经过G I...
关键词:GIS 延河流域 植被恢复分区 适宜性评价 
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养分效应研究——以安塞纸房沟流域为例被引量:29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58-62,共5页阿守珍 卜耀军 温仲明 焦峰 杨勤科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项目(B22012900);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3-SW-4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01029)
分析了纸房沟流域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养分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植被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速效磷均向土壤表层富集,但对养分的影响不同,从剖面上看,0~20cm〉20~40cm〉40~60cm;从不同植被类型看(全磷除外),乔木〉...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 不同植被类型 养分效应 
纸坊沟流域黄土丘陵区土地生产力变化与生态环境改善被引量:32
《农业工程学报》2006年第8期91-95,共5页温仲明 焦峰 赫晓慧 杨勤科 刘宝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01029);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项目(B22012900);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3-SW-421);中科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领域前沿项目(SW04107)
该文以黄土丘陵区纸坊沟为研究区,系统分析了该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了土地生产力变化与生态环境改善间的关系及政策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由于林草植被在控制水土流失方面的特殊作用,林灌草用地与农...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 人口变化 土地利用 土地生产力 生态环境 
基于GIS的安塞县土壤水分制图及其数量分析被引量:5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6年第1期75-80,共6页焦峰 温仲明 陈云明 杨勤科 李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010290);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项目(B22012900);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所领域前沿项目(SW04101)
以空间图形和数据库为基础,利用GIS安塞县的土壤水分样点数据与地理数据结合起来,建立不同利用类型-土地类型-坡度分级的浮点型土壤含水率字段,对安塞县域尺度土壤水分制图及其定量化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对安塞县不同土层土壤水分...
关键词:GIS 土壤水分 土壤水库 定量评价 
黄丘区退耕地植被与土壤水分养分的互动效应被引量:52
《草业学报》2006年第2期79-84,共6页焦峰 温仲明 焦菊英 赫晓慧 
国家自然基金(4030102940271074);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B22012900);中科院水保所领域前沿(SW04101)资助
对典型黄土丘陵区的延安、安塞和吴旗不同退耕年份植被特征、土壤水分和养分的调查和测定,研究了退耕地植被与土壤水分和养分随时间变异及其互动效应规律。结果表明,退耕初期土壤有较高的水分和养分,在较高的土壤水分和养分支持下,植被...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 退耕地 土壤水分 土壤养分 互动效应 
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区退耕地植被自然恢复与土壤养分变化被引量:111
《应用生态学报》2005年第11期2025-2029,共5页温仲明 焦峰 刘宝元 卜耀军 焦菊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01029);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项目(B22012900);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资助项目(KZCX3-SW-421).
研究了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区退耕地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与土壤养分变化.结果表明,在显域生境下,植被自然演替过程虽然趋向于该区原有植物群落类型,但经过40~50年的时间,仍未形成灌丛或稀树等群落,分布较多的仍是长芒草、铁杆蒿、白羊草、大...
关键词:植被自然恢复 演替 土壤养分 相关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