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A760023)

作品数:5被引量: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蒋明云陈向华更多>>
相关机构:甘肃农业大学甘肃政法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北方音乐》《大众文艺(学术版)》《科学.经济.社会》《戏剧之家》更多>>
相关主题:兰州鼓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代化语境文化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论兰州鼓子在现代化语境下的生产与接受被引量:3
《西北民族研究》2015年第4期160-166,169,共8页陈向华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城市化背景下本土音乐的流变与保护--以兰州鼓子为例"(项目编号:10YJA760023)的成果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出台是为传统文化在当今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宏观保障,然而在现代化这一源自西方传统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兰州鼓子等中国传统文艺的发展依然堪忧。本文借助美国文化社会学家Wendy Griswold的"文化菱形"模型...
关键词:现代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兰州鼓子 文化菱形 
电化教育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北方音乐》2015年第12期202-204,共3页蒋明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0Y JA760023)阶段性研究成果
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传承和保护成了刻不容缓的任务。现代电化教育技术和工具使古老的民间艺术得到了新的生存空间,在艺人间可以吸引青年人的加入,在学校使民间艺术进课堂成为常态化,在社会上成为全民关注的...
关键词:电化教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浅析兰州鼓子《演功》音乐及唱腔的审美特征被引量:2
《戏剧之家》2015年第17期11-12,共2页蒋明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0YJA760023)阶段性研究成果
兰州鼓子是兰州地区独特的民间艺术,《演功》是典型的结构完善的大型套曲,曲牌丰富,十七首不同类型的曲牌联缀,突出了故事情节的多变曲折,演唱要求极高,人物众多,场面多变,需要演唱者逐一把握展现。能掌握大型套曲的艺人逐渐老去,兰州...
关键词:兰州鼓子 曲牌 唱腔 艺人 
兰州鼓子的起源及其文献研究被引量:3
《科学.经济.社会》2013年第4期179-184,共6页蒋明云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0YJA760023)阶段性研究成果
兰州鼓子是兰州地区特有的曲艺品种,历史上少有文字记载,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起关于它的起源一直存在几种不同的说法,有唐代说、宋元说、明清说等。本文梳理了四个主要时期出现的兰州鼓子的文献资料,认为兰州在丝绸之路上的特殊地理位...
关键词:兰州鼓子 起源 文献 研究 
兰州鼓子的守望者——陈增三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年第14期181-182,共2页蒋明云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0YJA760023)阶段性研究成果
流传于兰州及周边的兰州鼓子在逐年衰落,但又衰而不绝,因为有像陈增三这样的守望者。他是一位兰州附近的农民,一辈子都在围绕兰州鼓子的传承、发展而努力,靠着热爱与执着,几十年坚持搜集、整理兰州鼓子,热心给青年人教唱。他是一位自觉...
关键词:兰州鼓子 传承 发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