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ZW112)

作品数:5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王文艳吴奕锜朱文斌雷晓敏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工业大学暨南大学绍兴文理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世界华文文学论坛》更多>>
相关主题:文艺副刊文学奖报纸文艺副刊《星洲日报》文学论争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是你赋予我一片青绿的山色”——试论《文艺春秋》《南洋文艺》与1990年代的马华诗坛被引量:1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7年第1期55-64,共10页王文艳 吴奕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南亚华文报纸文学副刊研究"(项目号:11BZW112)的阶段性成果
诗歌因其体裁的特殊性,在1990年代的马华文艺副刊中扮演着非常活跃的角色。《星洲日报》通过举办"端午节诗歌比赛""花踪文学奖"等文学比赛发掘了"罗厘诗人"叶明琚。从1990年代初到1995年叶明琚辞世,《文艺春秋》《南洋文艺》两大文艺副...
关键词:马华诗坛 文艺副刊 《文艺春秋》 《南洋文艺》 叶明琚 
深耕“本土”与走向“世界”:现代传媒与90年代以来的马华文学--以“花踪文学奖”和《花踪文汇》为例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1期96-103,共8页吴奕锜 王文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南亚华文报纸文学副刊研究》(批准号:11BZW11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批准号:11&ZD111)
"花踪文学奖"的举办和《花踪文汇》的诞生是现代传媒深刻地介入到马华文学体制中的产物。《花踪文汇》从20世纪90年代初持续至今的结集出版,保存和显示了马华文学近20多年来的创作实绩,描绘了马华文学发展演变的轨迹,具有弥足珍贵的史...
关键词:《花踪文汇》 马华文学经典 世界华语文学圈 
论马华当代诗歌的后现代色彩被引量:1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17-22,163,共6页朱文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东南亚华文诗歌研究>(批准号:10CZW05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南亚华文报纸文学副刊研究>(批准号:11BZW11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批准号:11&ZD111)
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马华诗坛发生了新的转向,马华诗人开始走向个人化写作,具有浓厚的后现代色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日常生活的深入关注、解构性的反神性写作以及"后乌托邦"的想象方式。马华当代诗人脱离西方文本与语境,引进后现...
关键词:马华当代诗歌 个人化写作 后现代 发展困境 
论20世纪90年代马华报纸文艺副刊与马华“新生代”——以《星洲日报》文艺副刊为中心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7期9-15,共7页雷晓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南亚华文报纸文学副刊研究》(批准号:11BZW11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批准号:11&ZD111)
90年代以来,《星洲日报》的文艺副刊持续、大量刊载和集结了"花踪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及相关评论,使得新生代作家作为一个群体开始浮现出马华文坛的"历史地表",并逐渐成长、壮大,成为"结构"文艺副刊的主要力量,推进了马华文学的世...
关键词:马华文艺副刊 马华“新生代” “花踪文学奖” 文学论争 “新新人类”作家群 
论20世纪90年代马华报纸文艺副刊与马华“新生代”——以《星洲日报》文艺副刊为中心被引量:1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9-17,共9页王文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南亚华文报纸文学副刊研究>(批准号:11BZW11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批准号:11&ZD111)
90年代以来,《星洲日报》的文艺副刊持续、大量刊载和集结了"花踪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及相关评论,使得新生代作家作为一个群体开始浮现出马华文坛的"历史地表",并逐渐成长、壮大,成为"结构"文艺副刊的主要力量,推进了马华文学的世代更替...
关键词:马华文艺副刊 马华“新生代” “花踪文学奖” 文学论争 “新新人类”作家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