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703029)

作品数:7被引量:3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姚远胡庆夕乔文豹钱懿王家伟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计算机工程》《湖南工业大学学报》《机械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标本RGB图像手势识别手部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模型体结构可控装配方法被引量:4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4年第10期1886-1893,共8页姚远 郭明 
湖州市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重点项目(2013GZ02);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2014C3108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703029)
为在模型内部生成可控的多孔隙结构,提出一种针对三角网格模型的内部结构装配方法.首先对模型对象内部空间进行划分,确定目标装配区域;然后根据设计要求,采用隐函数表达的参数化结构作为模型单元填充装配区域,并通过优化局部区域的性能...
关键词:多孔结构 单元装配 网格模型 
RGB-D图像中手部样本标记与手势识别被引量:14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3年第12期1810-1817,共8页姚远 张林剑 乔文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703029)
基于深度图像的手势识别通常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如何快速标定和建立姿态数据集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文中提出一种半自动标定方法,利用随机决策树森林建立深度像素的标定数据集;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基于视觉的手势交互桌面应用开发...
关键词:手势识别 RGB—D 轮廓模型 标本标记 姿态估计 
样本驱动的多孔隙连通结构设计被引量:6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3年第4期592-598,共7页姚远 程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703029)
为设计满足特定目标并具有近似自然形态的多孔隙结构,同时实现对结构内部连通性的控制,提出一种基于样本学习的多孔隙结构设计方法.首先以多孔介质的孔隙率和连通性作为设计指标,以6-邻接体素结构建立参数化设计单元,通过手工标记方式...
关键词:多孔隙结构 基于样本的设计 随机决策树森林 
有限元分析在骨支架设计中的应用被引量:7
《机械设计与制造》2011年第8期57-59,共3页姚远 俞永伟 王家伟 郭俊 钱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缺损骨修复支架的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60703029)
生物可降解骨支架设计一直是组织工程的重点,为满足骨支架植入后的性能要求,生物力学特性是其设计过程中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通过对不同孔隙率骨支架的分析,提出骨支架有效弹性模量与孔隙率和材料弹性模量之间的关系式,作为骨支架设计...
关键词:骨支架 有效弹性模量 孔隙率 材料弹性模量 可控微单元体 有限元分析 
三维封闭三角网格孔洞边界识别算法被引量:1
《计算机工程》2010年第18期177-179,187,共4页孔令霞 姚远 胡庆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缺损骨修复体仿生支架构建及其算法"(5077513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缺损骨修复支架的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60703029)
针对三维封闭三角网格模型的缺失实体孔洞,提出一种边界识别算法。以手绘曲线作为输入,结合轮廓线法得到目标孔洞的近似边界点集,生成连续的孔洞轮廓线。按照曲线点集并以孔洞轮廓线辅助搜索孔洞的上边界,根据上边界向下搜索得到孔洞的...
关键词:封闭网格 曲线平滑 轮廓线渲染 边界识别 
基于增强现实的骨缺损修复系统原型设计被引量:3
《计算机工程》2009年第23期15-17,20,共4页姚远 逄秀香 刘涛 胡庆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703029)
结合现有骨支架设计系统和增强现实交互技术,提出一种用于骨缺损修复手术的辅助规划方法与检查系统框架。对其中的显示合成与交互方式进行阐述,并以此为基础开发原型系统,其主要目的是在完成骨支架结构模型设计后,帮助临床医生在快速成...
关键词:增强现实 骨支架设计 缺损骨修复 人机交互 
面向颅骨损伤修补的缺损重建算法被引量:1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41-46,共6页姚远 杨红飞 胡庆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703029);上海市优秀青年科研专项基金资助项目(B.37-0109-07-011)
提出一种针对颅骨缺损重建模型的孔洞修复算法,根据孔洞特征自动提取缺损边缘。通过双环采样,投影构建代理曲面;通过合并环间区域及引入边缘约束的平滑,得到缺失实体孔洞的上下缝合面。在此基础上,搜索出上下边界环之间的三角网格区域,...
关键词:颅骨补缺 孔洞修复 轮廓环扩展 映射平滑 缝合面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