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CSH024)

作品数:16被引量:105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刘有安张俊明王仕丁葛艳玲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宁夏医科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思想战线》《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新疆社会科学》《内蒙古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文化适应交往移民汉民族汉族移民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影响多民族城市族际交往的因素及对策建议——以青海省西宁市为例被引量:7
《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第2期9-12,共4页刘有安 张俊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甘宁青地区多元文化发展与和谐民族关系构建研究"(08CSH02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在民族众多、文化多元的西宁市,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总体和谐,但宗教信仰的差异、民族文化认知的偏差、历史事件的影响、人口流动与居住格局的变迁等仍然是影响族际良性互动的因素。因此,要建设一个多元文化共存与多民族和谐相处的多民族城...
关键词:多民族城市 族际交往 影响因素 西宁市 对策建议 
多民族杂居地区文化共生与制衡现象探析——以河湟地区为例被引量:11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26-31,共6页张俊明 刘有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甘宁青地区多元文化发展与和谐民族关系构建研究"(08CSH024)
在我国多民族杂居的河湟地区,各民族在交往互动中广泛吸纳他者文化,形成了普遍的文化共享与融合现象,如宗教信仰的吸纳与采借、饮食文化的兼收并蓄、服饰文化的相互影响。由于地处青藏高原文化、中原儒家文化、西域伊斯兰文化等多元文...
关键词:河湟地区 民族杂居地区 文化共生与制衡 
基督教的传播对多民族地区的影响及对策建议--以甘宁青地区为例被引量:1
《新疆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70-75,149-150,共6页刘有安 张俊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甘宁青地区多元文化发展与和谐民族关系构建研究”(08CSH024);江苏师范大学博士学位教师科研支持项目“民国以来的人口迁移与甘宁青地区民族居住格局的发展演变研究”(11XWR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基督教信众不断增加,传播区域不断扩大,已开始向多民族杂居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传播,其原因主要有国外基督教渗透、国内教会组织的传播及个人信教。对民族众多、宗教多元的地区,基督教的快速发展对当地的民族关系、我国...
关键词:基督教 甘宁青地区 多民族地区 家庭因素 生活困境 外来思想文化 
甘宁青民族地区应对突发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研究被引量:5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23-27,共5页张俊明 刘有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甘宁青地区多元文化发展与和谐民族关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08CSH024);江苏师范大学博士学位教师科研支持项目"民国以来的人口迁移与甘宁青地区民族居住格局的发展演变研究"阶段成果
甘宁青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地区,民族关系问题、民族宗教问题十分复杂。近几年,这一地区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往往涉及面广、影响大、控制难,其背后常常隐藏着与民族宗教相关的社会矛盾。同时,因其产生时间和区域的不确定性,以及产生原...
关键词:甘宁青 民族地区 群体性事件 预警机制 
多民族城市中的族际交往及和谐民族关系构建——基于青海省西宁市的实地调查被引量:5
《内蒙古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88-92,共5页刘有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8CSH024);江苏师范大学博士学位教师科研支持项目(编号:11XWR01)
通过对青海省西宁市不同民族交往的频率与深度、民族居住意愿(居住格局)、族际通婚、民族之间发生冲突的频率及原因等方面的实地调查,分析影响多民族共居城市和谐民族关系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加强政府在民族工作中的调控力度、提高新进入...
关键词:西宁市 族际交往 建议 
民族地区乡村汉族移民社会关系的建构——以宁夏南部的几个汉族移民家族为例被引量:1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73-76,共4页刘有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甘宁青地区多元文化发展与和谐民族关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08CSH024)的阶段性成果
通过对宁夏南部几个汉族移民家族的田野调查,从社会关系建构的视角,我们发现,民族地区乡村汉族移民建构社会关系的主要方式有:原有社会关系的"移植"、通过"认家门"的方式融入当地大户汉族人家的家族内部、以"结亲、联姻"的方式与当地汉...
关键词:乡村汉族移民 社会关系 建构 民族地区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宁夏的人口迁入及其特点被引量:1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83-89,共7页刘有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甘宁青地区多元文化发展与和谐民族关系构建研究"(批准号:08CSH02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大量支宁建设者迁入了宁夏。这些移民在人口构成方面有很强的优势,为宁夏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影响了宁夏的人口规模和民族居住格局。然而这一移民活动违背了人口迁移的自然规律,不利于移民的社会文化...
关键词:宁夏 人口迁入 特点 
浅析蒙元与甘青藏族关系的建立及民族间的友好往来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25-29,共5页葛艳玲 
国家社会科学项目"甘宁青地区多元文化发展与和谐民族关系构建研究"(批准号:08CSH024)的成果
河西走廊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走廊。多样性民族文化在同一空间地域内的互动与整合建构了以多元统一为主要特色的河西走廊地域文化。目前,学术界对河西走廊文化的历史建构进程及宏观文化结构的分析构成了对河西区域文化双维平面的认知特点...
关键词:河西走廊 文化互动 模式 
民国时期的人口迁移与宁夏民族居住格局的形成被引量:3
《宁夏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68-73,共6页刘有安 
作者负责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甘宁青地区多元文化发展与和谐民族关系构建研究"(08CSH024);宁夏医科大学特殊人才启动项目"20世纪迁入宁夏的移民生活现状调查分析"(XT201005)的阶段性成果
民国时期,大量外省汉族和回族迁居宁夏,不仅形成了一些典型的回族聚居区,而且为宁夏当前的人口分布和民族居住格局奠定了基础。就迁移原因来看,主要是宁夏地广人稀,为移民迁入提供了广阔的地理空间;政府招屯垦荒政策,为移民迁移带来了动...
关键词:民国时期 人口迁移 民族居住格局 迁移原因 
论移民文化适应的类型及心理变化特征——以新中国成立后迁入宁夏的外地汉族移民为例被引量:13
《思想战线》2009年第6期23-27,共5页刘有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甘宁青地区多元文化发展与和谐民族关系构建研究"(08CSH02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汉族移民研究"阶段性成果(06JJD850003)
文化适应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是移民在迁入地必然要经历的阶段。以新中国成立后迁入宁夏的汉族移民来看,移民文化适应可以分为"物质文化适应"和"非物质文化适应"、"深层文化适应"与"表层文化适应"、"顺适应"和"逆适应"等类型;...
关键词:移民 文化适应 类型 心理变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