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820007)

作品数:4被引量:5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陈秀萍李彩虹陈阿江更多>>
相关机构:河海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水利经济》更多>>
相关主题:遗产分配法庭调解法律俗化地方司法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地方司法的礼俗化实践——以刘家遗产分配为例被引量:3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107-112,共6页李彩虹 陈阿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事司法的伦理维度及其实践问题研究"(12YJA820007)
基于西北乡村法庭实践的经验研究发现,虽然在法律上,性别平等是自明之理,但父死子继是天经地义的法则,外引的法律制度与乡村社会的实际生活相背离,法与礼存在着冲突,地方司法的礼俗化普遍存在,两种规范在价值观上存在冲突。当纠纷诉至...
关键词: 法律 价值目标 法庭调解 礼俗化 
论取水权转让制度的正当性
《水利经济》2012年第6期17-22,70,共6页陈秀萍 
河海大学中央高校基金项目(2010B1261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YJA820007)
取水权转让制度的正当性研究是制度立法的前提,也为制度的有效实施提供可能。结合水权概念、制度正当性理论以及人类中心主义理论,提出取水权转让制度的理论基础:体现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一的反思的人类中心主义;根据有限理性理论,...
关键词:取水权 水权交易 正当性 人类中心主义 和谐与幸福 
和谐社会语境中法官民事裁判的伦理维度——以对民事司法个案的反思为视角被引量:1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149-154,共6页陈秀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YJA820007);河海大学中央高校基金项目(2010B12614)
民事裁判是通过对具有伦理属性的法律规则的适用,来引导对人们的行为,以达到实现伦理生活之目的。从几个与公共道德生活密切相关的司法个案来看,我国民事裁判中存在着违背法律逻辑的道德实用主义倾向和以法律人的意识误读社会生活伦理...
关键词:和谐社会 民事裁判 法律的伦理性 伦理维度 
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的合理性探析被引量:1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85-88,92,共4页陈秀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YJA820007);河海大学中央高校基金项目(2010B12614)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领导人提出建立法治国家以来,诉讼作为依照现代法律的标准来解决纠纷的方式,其重要性空前提高。但近年来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分化加剧、人们的基本生活保障缺乏等社会问题的出现,使得社会和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规则之治 纠纷解决 人性完善 “无讼” “民间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