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完善

作品数:34被引量:3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储少菁李士军徐宗良张富宋增伟更多>>
相关机构:河海大学黑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电影文学》《中国哲学年鉴》《华章(初中读写)》《咸阳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考试与人性完善
《教师博览(上旬刊)》2022年第3期31-32,共2页马向阳 
考试一事从来都是和学生的命途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据梁实秋先生记述,闻一多先生就读清华学堂时,一读就是十年之久。因为他入学第一年因英文课程不及格,必须重新修习;另外,1919年春夏之交,他热衷于参加“五四运动”,耽误了一些功课.
关键词:闻一多先生 梁实秋 不及格 人性完善 清华学堂 第一年 五四运动 考试 
制度环境与人性完善被引量:6
《理论探讨》2019年第4期50-54,共5页宋增伟 
人性是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自然性、社会性和主体性的统一,它的形成和发展受自然规律和社会实践的制约。人性完善是人类社会的理想目标,只有在社会完善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社会塑造是实现人性完善的主要途径,主要方式是道德教化和制度规...
关键词:制度环境 人性完善 制度规范 
康德人性概念的系统解析被引量:5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61-71,共11页詹世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康德实践哲学的义理系统及其道德趋归研究"(14AZX020)
康德的人格概念比较复杂,它包括感性能力、感性偏好、机智、想象力、记忆力、知性、判断力、理性、人格等成分,但是要把理性和人格单独看待。人既是本体界的存在者,又是现象界的存在者,分析其人性概念,必须把它看做在理性和人格理念的...
关键词:康德 人性 人格中的人性 人性完善 
困惑与游离:《伊甸之东》对人性、善恶、伦理的思考
《郑州师范教育》2019年第1期68-73,共6页赵彦 
斯坦贝克的《伊甸之东》以隐喻和象征的手法展开了一个富于想象力的故事,展现了其理想主义倾向和普世情怀。在这部与《圣经》互文的小说中,作者表达了对人性自我完善和寻找美好生活家园的企望。然而,小说文本的叙事内容和主题思想却与...
关键词:《伊甸之东》 美国梦 人性完善 伦理困惑 
浅议孔子和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异同
《中华少年》2016年第35期26-26,共1页张同才 关传丽 
在中西文化的对比中,孔子、苏格拉底作为中西两大文明的文化导师,其在'轴心时代'的顿悟,阐发的人生哲理,对于造就中西方人群的理性精神起到了极大的规范作用。剖析其教育思想对于了解中西方人们的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孔子 苏格拉底 中西方文明 中西方文化 人性完善 
论动画对儿童自我主体建构的价值功能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117-120,共4页徐红艳 
在儿童自我主体建构的过程中,动画形象在性别方面显现的特征对儿童性别意识的产生和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儿童又通过动画人物之间的关系,以想象、类比的方式建构其现实关系,确定其社会角色,动画的艺术特色、人文关怀使儿童在人性发展上...
关键词:动画 自我角色 社会角色 人性完善 
柏拉图的“至真悲剧”喻说
《中国哲学年鉴》2014年第1期358-358,共1页王柯平 
柏拉图将《法礼篇》喻为一部“至真的悲剧”,其用意深刻而幽微。从内在关系与历史语境考察,该用意可从诸多角度予以审视,其旨归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推崇法礼的实用价值和立法的理性精神,二是贬斥悲剧的情感作用及其表现主题,...
关键词:柏拉图 悲剧 历史语境 理性精神 实用价值 表现主题 情感作用 人性完善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心得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4年第5期33-33,共1页姚姝艳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是人性完善的过程。教育的本质不是要给孩子传授多少知识,而是用情感和智慧唤醒、鼓励学生的求知欲望。具有机智的教学,可以把偶发事件、失误等弥合在如同行云流水般的教学活动中,使课堂达到天衣无缝的妙境。
关键词:教学心得 语文课堂 教育的本质 初中 人性完善 求知欲望 偶发事件 教学活动 
舞蹈电影《黑天鹅》赏析
《电影文学》2013年第15期113-114,共2页荆玉环 
《黑天鹅》是一部舞蹈电影,它最核心的主旨就是剖析人格、展示人性、挖掘人性中最真实的部分,完善人性的弱点,发现人性美。电影主人公妮娜是一位芭蕾舞剧演员,为了在剧中塑造完美的黑天鹅形象,她不断改变自己,充实自己。她与电影中那些...
关键词:《黑天鹅》 白天鹅 塑造 人性完善 
超越大西洋两岸的人性关怀——从文化和人性双重视角探索亨利·詹姆斯“国际主题”的演变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年第7期87-91,共5页储少菁 
河海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0B26114)
詹姆斯的"国际主题"是跨文化且动态发展的,历经了从早期强调欧美文化冲突到晚期探索完美人性的演变过程。从文化和人性双重视角分析詹姆斯早、晚期代表作《黛西.米勒》和《金碗》,可看出其"国际主题"发展的轨迹。詹姆斯对文化和人性的...
关键词:国际主题 文化冲突 人性完善 理想文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