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XMZ067)

作品数:11被引量:1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马小燕马宁更多>>
相关机构:西藏民族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西藏研究》《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青藏高原论坛》更多>>
相关主题:当代汉语长篇小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女性小说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西藏当代汉语长篇小说中的民间文学元素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162-169,共8页马小燕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藏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项目编号:12XMZ067)
西藏当代汉语长篇小说大量使用民间文学元素,表现在吸收民间传说故事、对民间歌谣的运用、对充满哲理的民间谚语的大量采用等方面。它发挥了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控诉旧西藏社会的苦难生活等作用。这一方面说...
关键词:西藏 中国当代长篇小说 民间文学 少数民族文学 传统文化 
西藏当代汉语长篇小说中的饮食文化探析被引量:1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133-137,共5页马小燕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藏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12XMZ067)
西藏饮食文化是西藏民众适应特殊自然环境的结果,具有浓郁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点。西藏当代汉语长篇小说彰显出西藏饮食文化从单一走向多元的发展轨迹,表现了西藏民众对多种饮食文化的接受和吸收,反映了西藏社会的百态。作家们对西藏民...
关键词:西藏 当代汉语长篇小说 饮食文化 变迁 
60年来西藏当代汉语长篇小说中的军人形象研究
《青藏高原论坛》2019年第2期89-94,共6页马小燕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藏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批准号:12XMZ067)阶段性成果
西藏当代汉语长篇小说成功塑造出作为解放者的'金珠玛米'群像,展现出中国军人在和平解放西藏过程中的丰功伟绩。随着时代的发展,小说中的军人形象也经历了从单一的高大全形象到多元化的发展过程,实现了从'政治的人'向'社会的人'的转化,...
关键词:西藏当代汉语长篇小说 军人形象 高大全 多元化 精神内涵 
从“主流话语”到“性别觉醒”——关于西藏当代女性小说的文学转型与文化思考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86-91,共6页马小燕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藏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2XMZ067
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西藏女性小说挑战了以往以男性为中心的西藏当代汉语长篇小说的传统,实现了向女性中心的转变,反映出西藏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身体的控制,诠释了西藏女性追求幸福精神生活的内涵,表达出女作家们对西藏现代化的思考。
关键词:西藏 女性小说 自我意识 性别觉醒 幸福生活 
尽唐卡画师的“本分”——藏族勉萨派唐卡艺术大师勉冲·罗布斯达访谈录
《文化遗产》2017年第2期98-108,共11页马宁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号:NCET-13-0960);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藏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项目号:12XMZ067);2013年度西藏自治区高校人文社科项目"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构建"(项目号:2013ZJRW46)的阶段性成果
勉冲·罗布斯达,男,藏族,1967年生,西藏日喀则拉孜县人,藏族唐卡艺术大师,西藏唐卡勉萨画派的代表性人物,现为西藏唐卡画院院长,西藏自治区政协委员,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西藏唐卡博览会专家评审组...
关键词:艺术大师 藏族 访谈录 西藏自治区 世界文化遗产 文化保护 绘制工作 传统艺术 
民俗学视野下的西藏民俗文化研究回顾被引量:1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54-58,共5页马小燕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藏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项目编号:12XMZ067);西藏自治区高校人文社科项目"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构建"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3ZJRW46)
学术界对西藏民俗文化的研究已进行了半个世纪,初步建立了"西藏民俗文化论"的理论体系,形成了民俗学传统研究领域与新兴研究领域的有机组合,但也存在研究模式固化、解释能力有限等问题。应该突出民俗学学科特色,提高理论转化水平,进行...
关键词:西藏民俗文化 民俗学 民俗事象 民俗旅游 
50年来我国门巴族、珞巴族研究综述被引量:3
《西藏研究》2015年第5期111-120,共10页马小燕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藏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项目编号:12XMZ067);西藏自治区高校人文社科项目"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构建"(项目编号:2013ZJRW46)阶段性成果之一
经过50年的持续发展,我国的门巴族、珞巴族研究在民俗、民间文学、历史、宗教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涵盖众多学科领域,培养出了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学术队伍。但也出现了研究者扎堆、学术兴趣趋同、研究对象重复、研究方法固化等问题...
关键词:门巴族珞巴族研究 社会调查 民俗文化 现代化 
西藏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性重构——以易贡藏刀为例被引量:2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163-168,共6页马宁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藏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项目号:12XMZ067);2013年度西藏自治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构建"(项目号:2013ZJRW46);2013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号:NCET-13-0960)阶段性成果
西藏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体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材料原真、传统技艺制作、手工加工原则,易贡藏刀传承人以"公房"为文化展演平台,在外界的不断刺激中创新制作工艺,使易贡藏刀制作技艺保留住了核心技...
关键词: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 手工技艺 易贡藏刀 文化场域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勒布沟”模式被引量:3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81-86,共6页马宁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藏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项目编号:12XMZ067);2013年度西藏自治区高校人文社科项目"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构建"(项目编号:2013ZJRW46);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编号:NCET-13-0960)
中国学术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经历了叙述性研究—对策性研究—理论性研究的演变。在政府主导的实践层面上的政府责任是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西藏勒布办事处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实现了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薪火相传,创造了政...
关键词:西藏 “勒布沟”模式 木碗 竹编 基层政府 
西藏当代小说研究综述被引量:4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107-115,共9页马小燕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藏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2XMZ067
西藏当代小说研究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达到兴盛期,并在21世纪后出现了多元化发展态势。在不断的学术争鸣中逐渐形成了"西藏新小说"研究、概述性研究、女性小说研究、藏文小说研究等学术传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关键词:西藏文学 西藏新小说 女性小说 人物形象 评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