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2BYY009)

作品数:12被引量:144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乔全生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方言》《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晋中学院学报》《语文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晋方言晋语全浊声母测验标准官话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晋方言向外的几次扩散被引量:12
《语文研究》2008年第1期45-48,共4页乔全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2BYY009)的资助
文章简述了晋方言向外的几次扩散。最早的扩散应追溯到古晋国向外的扩散。从史实与语言的比较看,有由山西长治向客家话的扩散,有通过洪洞大槐树移民向河南、山东、河北地区的扩散。
关键词:晋方言 扩散 人口迁移 
也谈晋方言的归属被引量:2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74-77,共4页乔全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2BYY009)
李荣先生1985年首次将山西省及其毗连地区有入声的方言从官话中分出称作晋方言。丁邦新、王福堂等先生不同意将晋方言分立为与官话平行的十大方言之一,只同意作为官话区的一支次方言。文章认为,首先要限定"早期"的时代,用早期的标准就...
关键词:晋方言 归属 分区 
晋方言古支微(灰)韵同韵史被引量:5
《晋中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1-6,13,共7页乔全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2BYY009)
从唐宋以来山西籍作家的用韵以及方志所记支微同韵的实例入手,对晋方言古支微(灰)韵同韵的历史作了简述,认为晋方言中的支微(灰)韵同韵现象是唐以来该现象的传承。
关键词:晋方言 支微韵 同韵史 
晋语的平声调及其历史演变被引量:7
《中国语文》2007年第4期302-305,共4页乔全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2BYY009)<晋语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晋语是“山西省及其毗连地区有入声的方言”(李荣,1985)。本文运用历史比较法与历史文献考证法相结合的方法着重讨论晋语平声调及其历史演变。
关键词:历史演变 晋语 声调 历史比较法 文献考证 山西省 李荣 方言 
研究晋方音史的资料准备及应遵循的原则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83-87,共5页乔全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2BYY009)"晋语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章提出研究晋方音史的资料包括当代方言资料和历史文献资料。当代方言资料包括:现有研究晋方言的各种资料及研究各大方言的资料;历史文献资料包括:晋人不同时期的韵书及诗词用韵,不同历史时期散见于典籍中的有关晋方音记载,域外民族...
关键词:晋方言 历史文献 对音材料 
从晋方言看古见系字在细音前腭化的历史被引量:13
《方言》2006年第3期239-244,共6页乔全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2BYY009)<晋语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本文根据晋方言古见系字在细音前未腭化与已腭化的现状,讨论了晋方言古见系字开始腭化的时间,通过方言遗存和文献记载,提出了古见系字腭化的时间可能始于晚唐五代。
关键词:古见系字 细音 腭化 
晋方言古全浊声母的演变被引量:15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100-104,共5页乔全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2BYY009)
文章对古全浊声母在今晋方言中的四种类型进行了探源,认为今读送气清音声母的最早源头是唐五代汉藏对音《大乘中宗见解》所代表的西北一支方音;今读不送气清音声母的最早源头是唐五代注音本《开蒙要训》所代表的西北一支方音;与北京官...
关键词:晋方言 古全浊声母 演变 
论晋方言中的“阴阳对转”被引量:5
《晋中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1-4,32,共5页乔全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2BYY009)<晋语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晋方言中的"阴阳对转"是指:本属阴声韵,但读为带鼻音成分的阳声韵;本属阳声韵,又读为不带鼻音成分的阴声韵。阳转阴现象在晋方言中较多;阴转阳,其他方言已有零星报告,但晋方言中的这类现象还鲜为人知。
关键词:晋方言 阴声韵 阳声韵 
晋方言轻唇音声母的演变被引量:10
《语文研究》2005年第1期53-56,共4页乔全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0 2BYY0 0 9)"晋语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轻唇音声母在晋方言的常用词和地名中还留有重唇的残迹。汉藏对音显示唐五代西北方音轻重唇已开始分化 ,晋方言轻重唇音分离 ,当在唐宋之际 ,距今已逾千年。当时 ,晋方言大多数轻唇音已从重唇音中分离出来 ,只有少数常用词还保留重唇至...
关键词:晋方言 轻唇音 演变 
论晋方言区的形成被引量:11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17-21,共5页乔全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2BYY009)<晋语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晋方言从官话中分出作为全国十大方言区之一已近二十年。探讨晋方言区的形成是深化晋文言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文章从历史政区、秦晋系属、地理地貌和交际可懂度低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晋方言形成的原因,研究晋方言区的形成还可能有益...
关键词:晋方言 分区 地域特征 方言特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