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CLS-B1002)

作品数:8被引量:9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苗连营吴乐乐郑磊高建军吴礼宁更多>>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北京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河南社会科学》《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观察与思考》《法学评论》更多>>
相关主题:宪政宪政建设第三条道路建言献策现象学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党的领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观察与思考》2012年第5期28-33,共6页吴乐乐 
中国法学会2010年度部级法学研究重点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理论研究"(批准号:CLS-B1002);郑州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社会转型时期的法治建设和公民教育"(批准号:LC-A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作为一种正在构建成长中的宪政建设模式,其必然要在不断地试错与纠错中实现发展与完善。党的领导则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理论与实践过程中始终不渝的前提与核心,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凝聚社会共识...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 党的领导 宪政建设 
祛魅与尊重:迈向多元族群社会和谐的宪政之维
《河北法学》2011年第9期69-76,共8页吴乐乐 
中国法学会2010年度部级法学研究重点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理论研究"(CLS-B1002);郑州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社会转型时期的法治建设和公民教育"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民族主义是古老而现代的话题,族群冲突构筑了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而族群多元性却是现代国家的固有属性。非理性民族主义已经成为导致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冲突的主要根源。现代宪政制度应当尊重、承认进而调适殊异族群的文化歧异性。现代...
关键词:民族主义 多元主义 族属认同 政治认同 国家认同 族群和谐 
宪政建设的统合模式--超越“上/下”之争的第三条道路被引量:7
《法学评论》2011年第3期10-20,共11页苗连营 郑磊 
中国法学会2010年度部级法学研究重点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理论研究》(CLS-B1002)的阶级性研究成果
"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的道路之争,始终是观察中国宪政建设的一条重要线索。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模式是当代中国宪政建设的现实选择和基本路径。然而,过分强调政府主导所带来的选择性建设、阶段论思维、单向度动力源等逻辑不足,以及...
关键词:宪政建设 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统合模式 
论推动近代中国制度变革的民间力量
《公民与法(综合版)》2011年第6期43-44,63,共3页高建军 
中国法学会2010年度部级法学研究重点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理论研究"(CLS-B1002);郑州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社会转型期的法治建设和公民教育"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中国社会转型以及制度构建的过程中,民间力量一直都是不可忽视的推动力量,他们分别是农民知识分子、会党与革命领袖、公共领域的知识分子以及民间的精英阶层。他们一方面推动了法律思想的传播,并积极投身社会运动,在近代中国政治秩序...
关键词:法律思想 分权 人权 
公平视野下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平等刍议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第2期116-118,共3页吴乐乐 
2010年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重点课题(项目编号:CLS-B1002);郑州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阶段性成果
高考制度的恢复为国家合理、有效地选拔人才提供了有效的渠道,为学生公平、公正的竞争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撑,发挥了积极的历史作用。但是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现行高等院校招生制度凸显应试性、忽视教育公平性等弊端也...
关键词:高等教育 机会平等 问题 建议 
传统“和谐”文化的宪政之殇——兼论当代“和谐”命题的宪政意义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1-10,186,共11页苗连营 
中国法学会2010年度部级法学研究重点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理论研究"(CLS-B1002);郑州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社会转型期的法治建设和公民教育"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和谐精神勾勒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脉络和价值观念,并形塑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追求与生活情趣。然而,就文明存在的实际形态而言,其在现实中并没有走得太远而更多的是停留在观念层面上。从宪政层面予以反思和省察,就会发现传统的和谐观...
关键词:和谐文化 和谐社会 宪政 
论宪法与宪政的背离及互动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105-107,共3页吴礼宁 
教育部2010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央地财政权限配置与规范的宪法学研究>(10JA820075);中国法学会2010年度部级法学研究重点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理论研究>(CLS-B1002)的阶级性研究成果
在宪法与宪政的关系上,保障人权的目的使二者获得了一致性规定。不过宪法和宪政并不总是一致的,而是背离和互动并存,有宪法无宪政以及有宪政无宪法的情形都有其历史原型。要开启宪法与宪政的互动之门,就必须强化宪法作为根本法的权威,...
关键词:宪法 宪政 释宪 
当代中国法律体系形成路径之反思被引量:2
《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13-18,共6页苗连营 
中国法学会2010年度部级法学研究重点课题(CLS-B1002);郑州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我国宪法与基本法律之间的效力关系使得现行宪法制度的正当性只能依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产生,也就是说,我国的宪法制度只是作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个部分而存在,宪法的根本法权威不能超越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形成路径 当代中国 反思 2010年 形成标志 建言献策 现象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