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CFX019)

作品数:4被引量:3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陈新宇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政法论坛》《中外法学》《清华法治论衡》《清华法学》更多>>
相关主题:比附类推律条法源帝制中国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帝制中国的法源与适用论纲 以比(附)为中心的展开被引量:15
《中外法学》2014年第3期565-586,共22页陈新宇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比附问题研究>(08CFX019)之成果
中国法律史上的重要概念"比"可作名词用法与动词用法,其既是一种重要的法律形式之名或者法的代称,又是一种独特的法律方法。在唐代法典中已可看到"比"与"附"结合成为一个专门的法律术语。在五代和宋朝的敕中,已可看到"比附"与"无正条"...
关键词:比(附) 法源法适用 
比附与类推之辨——从“比引律条”出发被引量:23
《政法论坛》2011年第2期113-121,共9页陈新宇 
陈新宇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比附问题研究>(08CFX019)的阶段性成果
传统律典以情理作为判断犯罪的标准,对去罪化的行为立法上予以明确标明,比附无需在罪与非罪的判断上面临过多压力。比附包括名分的比附、类推式的比附与特别的比附三种类型,既包括类推,亦有独特的面相。从名分的比附中,可以看到古代法中...
关键词:比附 类推 比引律条 
规则与情理——“刺马”案的法律适用研究被引量:4
《清华法学》2009年第4期116-120,共5页陈新宇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比附问题研究>(08CFX019)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在复原清末四大名案之一的"刺马"案判决出台之历程的基础上,对其法律适用进行深入的研究。帝制中国的法律适用并非绝对排斥法有正条却比附援引他条定罪的情况,官僚集团在法有正条时并非毫无创造性,关键在于其与皇权之间能否达成妥...
关键词:法有正条 比附 情理 
法有正条与罪刑不符——《大清律例》“审拟罪名不得擅拟加等”条例考论被引量:4
《清华法治论衡》2009年第2期341-351,共11页陈新宇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比附问题研究》(08CFX019)的阶段性成果。
问题的提出就中国传统法而言,立法上绝对确定法定刑的设置与司法中罪刑相当的寻求之间存在内在的紧张关系,一旦法有正条,适用其唯一之刑罚却导致罪刑不符,如何解决——维护法之安定性?抑或追求个案公平?如何达成个案之公平?贯穿其间的...
关键词:《大清律例》 中国传统法 罪刑相当 个案公平 正条 绝对确定法定刑 安定性 关键性因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