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XZW015)

作品数:7被引量:1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郭文元张继红马超张学敏更多>>
相关机构:天水师范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天水师范学院学报》《黎明职业大学学报》《当代文坛》《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更多>>
相关主题:赵树理小说乡村《月牙儿》性别意识现代女性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浩然小说:乡村革命想象的继续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12-16,共5页郭文元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想像--1942~1976年中国文学研究"(08XZW015)阶段性成果;天水师范学院"青蓝"人才工程基金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
从文学想象角度出发,浩然小说展现了他心目中乡村革命的愿景。建构新社会秩序的乡村革命需要继续想象,浩然小说带有深厚的乌托邦情结。由于受认识生活深度的局限,浩然对乡村革命的想象并不够广阔厚重,未能超越时代精神。
关键词:浩然 乡村革命 想象 
《盘龙峪》:赵树理小说艺术民族化的初步尝试被引量:2
《当代文坛》2012年第3期153-155,共3页马超 郭文元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想象--1942-1976年中国文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8XZW015;天水师范学院"青蓝"人才工程基金资助项目成果;项目编号:TSQL1101
1935年赵树理发表小说《盘龙峪》,一方面反拨"五四"以来小说过于西化的偏颇方向,一方面自觉借鉴中国传统小说的艺术资源。在类似"珠练式"、"珠花式"的结构,"包罗万象"式的描写,对民间文化中自在生命气息的呈现等方面,《盘龙峪》显现了...
关键词:赵树理 小说艺术 民族化 《盘龙峪》 
“细节”、“小故事”构成的乡村世界——赵树理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的叙事分析被引量:2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0年第10期105-107,共3页郭文元 张继红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想象--1942-1976年中国文学研究"[项目编号08XZW01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天水师范学院重点学科项目"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城乡小说研究"[项目编号ZD082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赵树理小说用大量乡村日常生活的细节和各种各样的乡村小故事叙写乡村世界,大大扩充了小说容量,真实展现了乡村自在状态,散溢出浓厚乡村"原野"气息。这种书写是对传统小说叙事的现代承续。
关键词:赵树理 细节 小故事 乡村 叙事 
革命意识的起源和乡村道德的重建——细读赵树理小说《李家庄的变迁》
《山花(下半月)》2010年第10期120-121,共2页郭文元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想象——1942-1976年中国文学研究”(项目编号08XZW01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天水师范学院重点学科项目“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城乡小说研究”(项目编号ZD082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茅盾1946年12月发表的《谈〈李家庄的变迁〉》。一文,劈头一句是“赵树理先生是在血淋淋的斗争生活中经验过来的,而这经验的告白就是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与在《关于〈李有才板话〉》中强调解放区革命“斗争”的“温和”、民主不...
关键词:赵树理小说 革命意识 变迁 细读 道德 乡村 起源 阶级斗争 
《月牙儿》与底层妓女的现代书写被引量:3
《当代文坛》2010年第4期82-85,共4页郭文元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想象--1942-1976年中国文学研究"[项目编号:08KZW015];天水师范学院重点学科项目"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城乡小说研究[项目编号:ZD082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在百年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书写进程中,社会底层女性从事娼妓职业的现象不仅牵涉着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问题,还牵涉着长期、复杂的男性中心文化对女性性别角色规范、想象的问题。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背景下解读《月牙儿》中从事娼妓职业的...
关键词:《月牙儿》 底层妓女 现代女性 性别意识 
希望诉求与人性拷问——重读巴金的《寒夜》被引量:1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20-25,共6页张学敏 张继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项目(08XZW015)
属于体验式创作的《寒夜》,由于写作中间无奈的停顿,必然楔入了作家新的生命体验,使创作过程中不断突破其最初的理论设置,文本深处因而潜隐着被遮蔽的深层含义与事实:《寒夜》首先是一部充满希望的书,其中充溢着对温暖、希望的诉求和期...
关键词:《寒夜》 希望诉求 人性拷问 厌憎 体验式创作 
赵树理小说的现代性本土转化被引量:2
《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42-46,57,共6页郭文元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想象--1942-1976年中国文学研究"(项目编号08XZW01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无论是40—70年代,还是80年代至今,对赵树理小说评价的差异主要源自于对文学"现代性"的不同理解。赵树理小说反映出的现代性问题并不单是五四文学现代性中的问题,也不单是毛泽东《讲话》影响下的解放区文学、50—60年代当代文学现代性...
关键词:赵树理小说 现代性 本土 转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